当前位置:
首页DEFI以太坊2.0=Polkadot+DeFi+Ethereum+Bitcoin
今年DeFi火爆了,跨链的Polkadot火爆了,接下来最有机会的, 我觉得是以太 坊 2.0。 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在说区块链应用落地。但是人们仍然没有感知。 国内“亲政派”区块链企业大力推进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但是这些项目,多数都非常不堪的。很多四五十岁
今年DeFi火爆了,跨链的Polkadot火爆了,接下来最有机会的,
我觉得是以太
坊
2.0。
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在说区块链应用落地。但是人们仍然没有感知。
国内“亲政派”区块链企业大力推进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但是这些项目,多数都非常不堪的。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对区块链的作用,永远局限于追本溯源这样的理解深度。
还好DeFi这个方向已经有一些突破了,算是区块链应用落地的
示范性场景
。
区块链行业的大事件,继DeFi、Polkadot之后,我认为
以太坊2.0
最值得关注。有三点原因:
这三个量变,刚好可以触发质变。DeFi应用就像是汽车,数字货币是汽油,跨链技术就像是公路与公路之间的连接,以太坊2.0则是高速公路。
没有DeFi应用,生态就没法繁荣;没把BTC放进生态中,汽油量就会显得不足;没有跨链,公路就只是孤岛;没有高速公路以太坊2.0,跑车就会拥堵。
近两年的发展,DeFi方面已经有准备了,跨链技术也有突破了,就等以太坊2.0了。所以我认为接下来ETH2.0最值得关注。
我琢磨的事情到此就结束了。
下面的内容就只是陈述总结的内容,包括DeFi方面的发展情况、Coos和Polkadot的跨链方案、ETH2.0的性能。
据DeBank统计,截至2020年8月30日,DeFi的总锁仓量已经达到了96.9亿美金。这个数据不算大,但是相较于2020年初的7亿美金,增长速度相当快。
目前DeFi领域发展比较好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质押借贷和去中心化交易。近期,第三个方向——聚合理财,也开始有一些显著增长了。
质押借贷领域,目前主要有三大龙头项目:Compound、Maker和Aave。
Compound是一个基于算法的抵押借贷协议。主要给用户提供活期的浮动利率存款和借贷服务。
用户在Compound平台借或存某个Token(例如:ETH),利率是由该Token(ETH)在Compound的借款量和存款量通过算法来决定的,平台会将借款利息中的10%留作平台的收益,剩下的90%平分给对应Token(ETH)的存款人。
Maker是一个抵押美元稳定币发行协议,发行了美元稳定币DAI。这个项目应该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算是一个知名DeFi项目。
用户只需要向Maker协议中提供ETH、USDC、BAT、WBTC作为抵押物,就可以参与发行美元稳定币DAI。获得DAI之后,用户可以拿DAI来存款,从平台获得存款利息;而另外一部分用户则可能以更高的利率去平台借款。
Aave是一个开源的去中心化借贷协议。借贷双方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是根据平台借款量和存款量通过算法得到的,而抵押物的价格则通过Chainlink预言机来确定。
Aave协议自2020年1月发布以来,8个月时间已经达到19个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在市场规模方面后发制人超过了Maker和Compound,跃居业内第一。Aave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团队成员仅18人,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Aave为什么能获得这么优异的成绩?说实话,我不知道。我只是8月份突然发现Aave的锁仓量剧增,才开始关注到这个项目。但是,我觉得可能跟闪电贷有关。
Aave为高阶DeFi玩家提供了闪电贷服务,借款人可以用合约来进行无抵押借贷
,只要合约里能保证在一笔交易内完成借款和还款,就可以无抵押地进行贷款。这个服务我觉得对于许多远期合约玩家,是有吸引力的。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在近期增长很快,近24小时总交易量达到了8.37亿美金,其中Uniswap占了5.42亿美金。
Uniswap和一般的交易所不同,一般交易所是买卖双方撮合的逻辑,交易所作为平台,收取手续费。而Uniswap则是基于资金池撮合的逻辑,用户的对手方不再是用户,而是资金池和算法。
资金池的资金主要来自流动性挖矿用户。用户将资产放到资金池中,为Uniswap提供流动性,平台则将交易的手续费返佣给流动性挖矿用户。
主要源于
Uniswap开拓了DEX和DeFi双驱动的发展思路
。DEX为DeFi项目创造了融资和交易的渠道,DeFi项目的流动性挖矿反过来又给DEX提供了交易深度。
如果流动性挖矿只是获得了交易手续费的返佣,也许这个事情火不了。关键在于DeFi项目的流动性挖矿,不仅仅可以获得交易手续费的返佣,还可以获得DeFi项目币。而近期DeFi项目币的暴涨,让愿意参与流动性挖矿的资金量暴增。
说白了,现在参与流动性挖矿的用户,主要是为了获得可能大幅增值的币,而不是为了获得交易手续费返佣。
DeFi领域的聚合理财平台,现在做得**的当属Yearn Finance。
Yearn是一个支持多种DeFi协议的聚合理财平台,可以在协议间自动移仓以帮助用户获取很高的理财收益。
Yearn平台聚合了Compound、dYdX、Aave、DDEX等协议,用户存款时,平台会将资金自动分配到当下收益很高的协议。同时Yearn会给用户生成一个yToken的权益证明,在用户想取出存款的时候就需要用yToken来换回原来的代币及相应收益。
另外,Yearn还与Curve合作推出了y.curve.fi这个稳定币兑换池,用户在Yearn平台存款时,可以将yToken再存入y.curve.fi兑换池中成为稳定币做市商,又可以享受到做市的收益。
这个存款+做市的理财策略,是目前所有DeFi平台中收益率很高的安全理财方案
。
Yearn平台也发行了平台币YFI,本来是定位成治理代币的,但是二级市场对YFI的热情非常高,结果硬生生把YFI炒上了很高4.4万美金。这个代币除非后期赋予它更多的理财方面的功能,否则一定是一个超级大泡沫!YFI能够炒到这个价格,主要还是因为总量少、锁仓多。
这个事情真是颠覆了我的三观。且看下图,yearn.finance的流动性挖矿总量在前期增长一直比较平缓,直到8月27日也才400来万美金的流动性挖矿总量,这个时候实际上所有的YFI都已经挖出来了。
但是8月28日流动性挖矿总量却突然变成了1500多万美金,8月29日继续增长至2300万美金,8月30日已经增长至3000万美金……其实YFI已经被挖完了,不过这些资金在Yearn平台还是可以获得DAI、USDT、WBTC、CRV等代币20%-90%不等的年化收益率。这个理财收益,确实还是挺高的。
入场晚了,平台币YFI都挖完了,感觉他们也许挖了个寂寞
。
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聚合理财平台——SushiSwap。这个平台有很多池子可供选择,包括SUSHI、USDT、USDC、DAI、SUSD、UMA、BAND、LINK、AMPL、COMP、LEND、SNX、YFI等,
年化收益率从590%-2500%不等
,最初的时候甚至有过9000%的年化收益率。
这个项目上线没几天,就已经获得了2500万美金的流动性挖矿总量,Uniswap排名第6,已经超过ChainLink、Compound、Band等明星项目,成绩非常靓丽。
SushiSwap的核心特点在于:其他项目的流动性提供者只有在积极提供流动性时才能赚取资金池的交易费,一旦撤回资金,则不再获得收入;而SushiSwap则在退出后,仍然可以获得部分收入,但奖励收入逐步摊薄。
SushiSwap在
8月28日启动
的,
前10万个区块(约2周)产生SUSHI Token的奖励是平时的10倍
,每个区块奖励为1000 SUSHI,这是为了激励早期的参与者。2周后,每个区块奖励将变成100SUSHI,这些区块奖励按照资金池占比平均分配给每个流动性挖矿者。
这个项目我感觉可以趁早参与一波,稳健一些的选择是不要选择SUSHI哪个池子,选择其他池子挖SUSHI代币。因为如果选择SUSHI-ETH池,就需要先认购一半的SUSHI Token,万一挖矿的过程中SUSHI Token一直下跌,挖到的代币肯定不足以覆盖SUSHI币价的亏损。如果选择USDT-ETH这样的稳定币组合去挖矿,挖出来多少SUSHI就赚了多少,这是比较靠谱的方案。
当然,如果你特别看好SUSHI的价格前景,那就选择SUSHI-ETH池。我自己最早是选择SUSHI-ETH池,因为显示年化收益率高。后来SUSHI价格跌了,感觉亏死了;后面SUSHI又涨回去了……现在我的想法是,
如果要在SushiSwap挖矿,那就选SUSHI-ETH池,不看涨SUSHI,那还在这挖个锤子。
跨链的项目挺多的,最知名的是Coos和Polkadot。
Coos上线比较早,不过ATOM的币价市场表现比较一般。我没有参与过ATOM的投资,主要是当时也没看懂。
ATOM的ICO发生在2017年4月,算非常早了,募集了4870 BTC和24w ETH。当时正处于牛市的上涨过程中,也不知道这批投资人后面在ATOM上具体赚了多少倍。
ATOM的挖矿模比较复杂,Coos是以PoS进行投票权的分配,验证节点和持有者都可以质押ATOM,从而获得持有委托所带来的收益,包括委托奖励、邀请奖励、社区奖励。
我当时就是看到这个10级的下属邀请奖励机制,感觉这设置的就跟传销一样。然后社区奖励这块儿,又是明显的利好大机构、大V,普通散户投资人获取奖励的方式非常没有竞争力。然后ATOM又没上限,会一直以很高20%/月的通胀率增发……所以,一直都没什么兴趣参与ATOM的投资,以前没兴趣,现在也没兴趣,以后也不会有兴趣。
Coos的网络分为中心网络HUB和区域空间网络ZONE。
中心区块链网络HUB,承载的是多资产分布式账本,这些代币通过IBC代币包,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
区域空间网络ZONE,是独立的区块链,可以与Coos中心网络HUB进行IBC跨链通信信息交换。
Coos网络的两大基础是Tendermint共识机制、IBC跨链通信。Tendermint共识机制可以理解为投票一致系统,基于拜占庭一致性算法,只要有2/3节点是诚实的,就能保障投票结果一致。IBC跨链通信,是基于Tenermint区块链之间的通信协议,也是实现互操作性的基础,允许异构的区块链间相互交换代币。说白了Coos就是通过IBC通信协议实现HUB与ZONE之间的跨链通信。
Coos跨链项目知名的卖点号称是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Coos可以支持区块链跨链去中心化的交易,支持将已有区块链整体账本迁移到Coos网络。Coos基于Tendermint引擎可实现每秒数千笔交易,接近VISA的交易速度。
对Coos就是无感知。可能是个人认知问题,反正就是没觉得它能成事儿。这个系统中为什么需要那么多ATOM代币?也理解不了。
Polkadot网络的跨链流程:由外部的交易广播进入到平行链社区,先由收集人打包交易信息,中间经过钓鱼人的执法检查,然后提供给平行链,平行链的区块头包含在中继链中,经过验证人打包,再转移到另一条平行链中。这样就实现了资产和信息的跨链。
Polkadot是一种树状网络结构,中继链非常关键,可以视为树根或者说树干,中继链外接一定数量的平行链,也可以外接子中继链,然后子中继链继续以同样方式外接平行链,从而实现规模化扩展。
如果跟Coos做对比,Polkadot的中继链就相当于Coos的HUB,Polkadot的平行链就是Coos的Zone。
我不懂技术,从技术感知来讲,感觉Polkadot与Coos没太大区别。
从代币经济模看,DOT总发行量拆分后是10亿枚,总通胀也是无上限,通胀率取决于网络中的Staking比率,当比率接近50%的时候,通胀率达到10%**值。
Polkadot的共识机制叫提名权益证明(NPoS),这玩意儿特蛋疼,有点类似Dpos,要成为验证人节点,得由自己抵押的数量和提名人(支持者)的抵押数量共同决定。然后加入验证人节点池的最小Stake数量每天都不同(门槛每天变)。但是一旦入选成为NPoS机制中的验证人,就拥有同等的发言权(币的多少不再影响发言权、也不再影响奖励的多寡)。
整体而言,在跨链领域,我相对比较看好Polkadot。不过现在DOT的市值已经达到60亿美金了,进了Top10,恐怕也没什么上涨空间了。就是技术层面的看好。
以太坊2.0本质上讲,有点Polkadot和Coos的感觉,就是有点跨链项目的感觉
。不同的是,以太坊已经有一个ETH1.0作为分片链了,而Polkadot和Coos还没有。
技术方面的细节优化有好多,但是我感觉不太重要。关键性的东西就是阶段0、阶段1和阶段2的变化。
信标链(Beacon)将是以太坊2.0的主链,并将使用PoS共识机制。信标链与原来的以太坊区块链同时并存。也就是说,
信标链他不是ETH1.0的升级,而是一个新的链
。信标链在PoS机制下运行,以太坊1.0继续以PoW机制运行。
信标链是以太坊2.0的核心,是整个以太坊2.0网络的指挥和控制中心
。这个新的区块链上线后的初期阶段就可以协调64条分片链的运作。
我觉得这就是照搬跨链项目的方案好吗!估计是Vitalik在跟Gavin Wood聊了Polkadot后,Vitalik感觉Polkadot会把ETHereum变成小弟,所以Vitalik默默地推进以太坊2.0,本质上包含了跨链技术和跨链项目的所有特征,但他不说。
以太坊将主要改进为分片链的集成,ETH1.0网络将与ETH2.0合并,实际上就是当前的以太坊区块链将会成为ETH2.0的64个分片链中的一个。
分片技术(Sharding)是以太坊针对区块链网络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在阶段1时见真章。
阶段2是一个执行阶段,就是一个启动。各种智能合约和应用程序开始运转,此阶段可能会在2021年或2022年启动。
阶段2启动后,以太坊整个系统的功能会开始融合,分片链从简单的数据容器过渡到结构化链状态,每个分片将管理基于eWA的虚拟机。
以太坊2.0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以太坊2.0就是所有。以太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生态。最起码有这几点:
4、其他的所有需要的都可以以分片链的方式加载到以太坊2.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