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铭
来源:分布式资本
编者注:原标题为《浅析区块链行业的代币发行》。本文作了不改变作者原意的删减。
昨晚听闻Reddit也要发币,有感而发,对“发币”这件事做下总结分析。
业内“**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狂潮已退,而且随着监管日趋严厉,恐难再回来。目前,“**代币发行”融资项目数和金额数早已与前两年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代币发行”消退,但发币本身却日趋增多。
**代币发行只是发币的一种,是专门为了从大众集资而出现。公有链提供了代币“发行简易”和“无需信任的流转”的技术能力,用新技术助长了集资这一项古老的商业活动。但另一方面,发币本身可能有多种目的和属性,而不仅限于集资。当集资属性褪去、**代币发行风光不再时,发币的其他方面功能属性反而逐渐浮现出来。
这两年发币在“**代币发行”之外最常见的场景是在Defi(去中心化金融)和Open Finance(开放金融)领域。典例子是各类稳定币层出不穷,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光USDT就增发了超过十亿美元,而USDC和PAX也在急速增发,同时整个市场都处于不断扩大阶段而并非存量博弈。与**代币发行不同,这类稳定币的发行总体上基于真实的市场需求乃至可查验的基础资产背书,而不是大部分**代币发行项目中那样的空气币。
另一类典例子是衍生品植入的代币,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团队在做类似产品。由于市场参与者的逐渐认可,预计此类发币也会不断增加且多样化。
至于纯粹Defi领域的去中心化铸币项目,则几乎每天都在产生,包括基于Defi合约的二次铸币。这样的二次铸币是由用户自主铸币,而不是经由项目创始团队之手。
这些发币行为的共同特征是把代币融入了具体的业务场景,体现了某些具体的业务功能 —— 无论是法币价值内蕴还是(衍生品)合约权利等等。这些功能使得相关代币在业务流程中被真正的使用了起来,而不是仅仅在二级市场被炒作。相反,以前典的“**代币发行”中所发行的代币仅仅是作为一种记账单位。其中大部分没有实际使用功能,尽管都宣称自己是utility token(效用代币)。就拿稳定币来说,其不但在加密交易市场有着一贯的真实需求和使用,而且也在与加密市场无关的传统商业场景(比如国际贸易支付)被逐渐接纳和采用。利用区块链的清结算功能,稳定币的发行方乃至普通的使用方,都可以轻松成为一个(正规的或变相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而不必投入过多资源用于技术设施的建设。因此稳定币铸币热潮有着扎实的市场需求基础,预期仍会快速增长。一个乐观的估计:DCEP(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也会被民间**们以各种方式人肉映射到公有链上,并无缝融入Defi之中 —— 当然监管机关多半会采取限制性措施。
这种基于真实业务需求的发币在当前仍只是星星之火阶段,但趋势却逐渐明朗,未来一定会有各种基于不同商业场景的发币项目出现(而不是“**代币发行”),在某天可能会突然爆发,成为企业界的主流操作。
所以问题来了:发币相比于企业的传统业务运作模式到底有什么优点,以至于企业会产生真实的发币需求?
观察任何一个企业的业务运作过程,可以分成两条线:
(1)一条是对外的,即与外部交易方发生的互动。例如与上游供应方之间的采购交易、与客户之间的产品或服务销售交易,具体表现形式为谈判和缔结合同、履行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收取或支付货币等;
(2)另一条是对内的,即组织内的信息汇报。这让企业决策层知道企业发生了哪些业务并基于此作出管理决策,具体表现形式是(bottom up)各类汇报材料的准备、提交和(top down)管理指令下达和执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帐目的记录。
这两条线在各自的工作流程中虽然不时会交织衔接(比如记录某一笔账需要基于特定的合同),但总体上仍是各自分开进行的。企业内部的那条线不会对外开放让外人获知(交易对手并不知道你内部的财务记录和汇报),而外部那条线也不会受内部管理的约束(你无法用你的内部记录来制约或要求交易对手)。这种内外分野形成了现代的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企业特征,即区分你我、你我之间有明确分界线,就像***所说的:政治的第一要务是区分敌我(“区分敌我“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根由,扯远了)。
企业决策层通常不可能亲自到第一线执行每一项业务活动(业务特别简单且特别少的初创企业可能短期例外),故获取经营信息必须依赖于总览性的财务帐目。当前财务记录的标准是“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的。其无论多么完善,都只是会计录入层面的技术问题,故只能反映业务活动、但却不等同于业务活动本身。单纯的财务帐目实现不了交易活动的缔结、执行和交割的全流程。后者是外部那条线的事情,且受制于交易对手的行为(对方并不必然配合完成交易,也有可能质疑你对交易的执行结果),而企业内的财务部对此无能为力。因此企业决策层收到的财务汇报并不能代表企业经营的确定性未来结果,故基于财务汇报的决策也必然会有偏差,需要走一步看一步的调整适配。
而公有区块链上的发币则把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条线实现了有机的统一:链上的代币记录不仅是单纯记账,而且同时做到了交易的清算和交割。因此链上的处理结果不仅仅是对交易的反映(信息汇报),同时是交易本身(产生了具体且终局性的交易结果)。
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区块链同时获得了信息汇报和确定性的业务活动结果这两者;而交易对手也同样如此(意味着原本专属于企业内部的记录信息变为对外部透明)。由此,企业决策层和外部交易对手方都时时刻刻在信息上和交易结果上被同步了,这在以前的业务操作流程中尚未出现过(传统模式都是异步的,因此摩擦较大,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内部信息摩擦以及企业和交易对手之间的外部执行摩擦)
另外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无论企业决策者和外部交易对手均不必担心其中的信息记录和交易结果的造假行为(区块链技术具有防篡改性),免除了双方之间很多互相信任的成本乃至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当然,代币如何融入企业的具体业务场景需要特别设计,才能无缝嵌入交易活动之中,设计得差的代币不会具备前述优势。而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如何基于自身业务发币仍需要不断摸索和试错,目前只有稳定币的业务模式是较为成熟的。
拿任一稳定币举例(如USDT),如果USDT并非以区块链代币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传统方式记录在Tether公司账上,那么用户能做到的顶多只是登录Tether公司网站后看到自己账户内的USDT余额。这种模式会存在几个问题导致难以扩张其规模:
(1)用户在支付使用这种中心化记账USDT时,无法向任意其他人转账,而只能向Tether公司的其他注册用户转账(基于账户体系的货币或准货币的固有特点),这意味着流通性大大受限,毕竟有Tether账户的人并不多;
(2)即使在Tether公司的用户之间内部可以转账,但相关清算工作都由Tether公司内部暗箱操作,用户无法知晓转账双方之间帐目是否能轧平;
(3)用户持有的USDT数额可以被Tether公司任意修改(Tether公司向客户交付的货币服务可被随时单方面篡改甚至取消),同时用户也不知道USDT一共发行了多少(这属于Tether公司内部帐目);
由此可以看出,此种传统模式下USDT的信息内外不同步,用户控制权和信息权均极弱;而即使是Tether公司内部,也会存在上下级之间财务信息汇报的摩擦,因公司决策层不可能检查每一笔业务账目是否准确,而必须依赖技术部门提供的技术保障和财务部门提供记录的真实准确性。
而作为公有链上代币的USDT则避免了前述问题:任何人只要有公有链地址即可随意收付USDT而无需成为Tether注册用户;清算层面,链上处理的USDT转账帐目必然可以轧平;Tether公司无法单方面修改USDT持有人的持币数目;USDT的发行量也对公众透明;甚至在公司内部管理层面,Tether公司决策层也不需要单独建立清算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处理和记录USDT的交易流动,区块链全把这些事情自动做掉了。这些特点消除Tether公司和用户之间、乃至Tether公司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大量摩擦,也增强了USDT本身的可信度。
发币的优势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企业的内外区分,使得“开放性企业”成为一种可能。进一步地,是否能因此解构掉“企业”这种具有独立人格的组织,也似乎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毕竟开放是一种趋势,而企业的特征则是封闭和上下层级结构,虽然在科斯理论中该特征是(靠管理成本)替代了交易成本。现在区块链上发币则提供了“企业”之外的另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可选方案。
一个类似可比的例子是传统合同与智能合约的对比:传统合同也只是反映和规划了交易,但不能等同于交易本身,因传统合同也无法自我实现完成交易的全流程 —— 但比财务帐目好些,因为传统合同是双方缔约的,故至少可以获得外部法律保障,而财务帐目则不行。相反,智能合约就能同时做到反映交易和执行交易,因此更具备优势。只不过目前并非所有交易能智能合约化,对于交易特别复杂或耗时长的交易还不适合采用智能合约。
不得不提到的是发币时公有区块链的选择。这方面选择以太坊已经是业内默认,就好比我看到Reddit发币新闻时就自动推断是发行ERC-20的币。以太坊对于发币方和用户而言是发币选择的谢林点,而在其他公有链上发币则需要有特别的原因,比如该公链的基金会赞助扶持等。从这角度来说,只要以太坊2.0版本不犯大错误,关于发币的公有链竞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以太坊的网络效应优势只会越来越强。而定位于智能合约平台的其他公有链则需要在其他方面构建自己的基本盘,比如(头部)交易所的自有公链(如币安链 )、侧重于企业服务的公链(如唯链)、基于“发链”而非“发币”需求(待验证)的跨链互操作网络(如波卡)等。
文章标题:从Reddit发币,谈区块链行业的代币发行 | 精选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7912.html
更新时间:2020年04月16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