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新生·澳门产业区块链协会成立大会”在横琴召开。以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阎先生为主题的“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发表了演讲。
孟岩通过两个案例,解释了当前产业链的困惑,即:如果把产业链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可信的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只用来承载数据信息,这个系统就缺乏业务逻辑,企业家最终会质疑其必要性区块链在it中,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哪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岩从数字资产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区块链应用架构。第一步,通过产业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可信存储,将“可信数据”生成“可通信证书”;第二步,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程序,将“ICT证书”转化为“可信数字资产”第三,通过可靠的数字资产,可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交易所)获得金融服务。或者去DeFi(去中心化金融)通过这个新的数字资产基础设施。
以下是由巴比特编译并发布的讲话摘要:
数字资产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数字资产”的研究。最近,中国区块链的大方向是“产业区块链”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数字资产在产业区块链发展过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但不方便透露项目名称。
本文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探讨了产业区块链的缺失环节
第一个案例是华侨在海外设立的木材企业,在当地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华侨企业家了解到,在***主席的号召下,中国把连锁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产业链也空前发展。因此,他对区块链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区块链来刺激木材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交易。为此,他在疫情期间专门飞回中国,并联系了很多区块链企业和学者。
然而,他坦率地告诉我,“我们谈得越多,就越困惑。”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人,他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商业逻辑。然而,当他听到产业区块链的想法时,却觉得有些东西不合逻辑或不完整,这让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为什么?请允许我出售一张通行证,并与您分享另一个案件。
第二个案例是将区块链应用于钢铁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具体来说,钢材入库时,视频监控对车辆进行识别拍照,并将物流信息进行联动;钢材入库时,仓库通过电子围栏技术进行监控,一旦钢材越过监控区域,系统会自动报警;钢吊运时,应进行现场鉴定和检验。也就是说,从物流到仓储,钢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都存储在区块链上。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区块链延伸到钢铁下游贸易。
如果我们把产业区块链理解为一个分布式可信数据库,这个项目是非常完整的,因为很多信息都被有效地记录下来了。然而,该项目的一位参与者也表达了与这位华侨企业家相似的困惑。也就是说,在我有效地将所有信息加载到区块链中之后,数据确实是不可伪造的,而且可以更好地跟踪,但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
产业区块链+数字资产+金融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们只把产业区块链看作一个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将会面临许多挑战。创业者迟早会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合理的应用场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哪里?实体经济有什么支撑?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呢?为什么不使用云系统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呢?即使你能解释所有的逻辑,在这么多合伙人的情况下,谁应该领导谁应该开始?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创业者要么在投资前看到痛点,“来是因为不懂,走了是因为懂”;要么落地后,他们会想,“我花这么多钱得到了什么?”
如果引入“数字资产”,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这对区块链是必要的。我们不禁认为,数字资产运行在分布式账本中,分布式账本也是一种数据库。当这个数据手册被用来记录物流信息和库存信息时,最终的结果是令人困惑的。但是当数据簿被用来记录价值、账单和资产时,整个逻辑就打开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例如,上述钢铁供应链项目并没有停留在那个混乱的阶段,而是向前推进了一件事,即“数字仓库收据”数字仓单本质上是一种票据和资产,显然是一种数字资产。当项目使用区块链上存储的可信数据生成数字仓单时,数字仓单作为数字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被各方所接受,随后会有一系列配套的金融服务。至此,整个应用的目的和意义变得非常清晰和生动。
具体来说,当借款人,即钢铁的当前所有者,以钢铁为抵押贷款时,他将在区块链中创建一个“代币”,并将通行证的启动设置为“待确认”然后,流程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包括物流、仓储、质检等相关人员,都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系统,判断通知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并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是“数字签名”**,随着金融机构保险管理人员的确认,它将从普通的“通行证”升级为代表数字仓单的“数字资产”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模式——自主资产创建过程。也就是说,在规定了一套资产创建规则后,所有人都可以基于区块链互相帮助,利用区块链开放、透明、可信的数据特性,独立创建资产,并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彻底改变了过去资产创造和确认的过程。
这样,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某些类的数字资产,哪一种?我想对资产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第一类是“优质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贷款,以及抵押充足的企业资产。这类资产不缺乏金融支持,区块链无法解决;第二类是“劣质资产”,比如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贷,本不该打包的金融产品;第三类是“灰色资产”,占比**,情况也不一样更复杂。很多企业显然有很多好的资产,但很难证明金融机构需要花费非常复杂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来识别。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区块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构建了一套自创、交叉验证、自认证的数字资产创建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朱家明先生就此事交换了意见。我们都同意,现在不是定义“数字资产”的时候。即使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这样做,也没人能清楚地说出什么是数字资产。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可以用这种方式创建合格资产。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来创造它。
从创造到流通,从数字资产的角度看区块链应用架构
创建数字资产后,下一步就是移动。流通也是一个多方合作、相互验证的过程,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套基于区块链的账簿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审批流程中仍然面临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因为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信息不在链上,而中心化的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调研和审计,降低了效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图从数字资产的角度提出区块链应用架构。第一步是通过产业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可信存储,将可信数据转化为ICT证书;第二步是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程序,将ICT证书转化为可信数字资产。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步不能单纯靠技术手段解决,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
第三步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在上述情况下指出的。凭借可靠的数字资产、现实世界的法律和监管保护以及相关制度,金融服务可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和交易所)获得。第二个方向是一种新的新兴模式,即进入DeFi(去中心化金融)并在这种新的数字资产基础设施中流动。当然,这两个方向也有一个结合点。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参与DeFi的应用,DeFi也可以向传统金融机构寻求服务。
通过这个模,我们能为当前产业链混乱的局面找到解决之道吗?我们可以把“产业区块链+数字资产”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模式来获得未来的资金支持。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的是,DeFi正迅速成为全球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但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时间周期。巴比特昨日发表的对朱家明先生的采访中,也提到了德福目前的法律监管问题。总之,法律、技术和应用的逐步实施将推动我们的产业浪潮,并最终使支持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主流。
我有两种感受:一方面,从今天描述的数字资产的角度来看,我对区块链应用架构的基本理念非常有信心;另一方面,在了解了国内行业同行明年和明年的落地方向后,我有了一种紧迫感。当我们从建设上述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形势时,我们会觉得有些计划是“井底之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吗?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因为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落后,我们在应用程序级别考虑很多问题,我们将是徒劳的。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67366.html
更新时间:2020年07月19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