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长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狄刚,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核心要点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产融结合,突出供应链整体经营成本降低,已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争相创新的新领域。但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有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和应用,离成熟相距甚远,供应链金融还无法脱离信用,优质的核心企业信用又无法向供应链上下游传导,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存在。
信用的核心是对过去的事实可证,对未来的事情可期,区块链技术就是承载信用的**工具,其随着比特币的问世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尝试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况和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痛点及区块链的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探索,**在指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供应链金融概况与发展现状
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1)背景
企业微观上,尽管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但在落地操作上,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的经营重点在于实现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商流的有效整合,这也是供应链发展必须要跨越的障碍。
产业宏观上,产融结合已经是全球先进供应链体系和制度所倡导的模式。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要求金融市场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更为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的融资模式;另一方面,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亟待供应链金融的支持;相应地,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金融创新来创造新的业务生长点和利润来源。
在企业微观和产业宏观的共同作用下,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理论创新的新方向,近年来也发展迅猛。
(2)定义
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定义的普遍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用供应链物流盘活资金,同时用资金拉动供应链物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应链网络,与供应链经营企业相结合,实现有效的供应链资金运行,同时又能合理地控制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问题。
(3)特点
a)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基础。实际的供应链支撑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和风险由供应链运作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决定。
b)运用大数据对客户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提。整体评估是指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方从行业、供应链和企业自身三个角度分别对客户企业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评判,并依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c)资金闭合运作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刚性要求。为了保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正常运转,供应链的资金流、物流运作必须依照合同要求流动。
d)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是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手段。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由供应链金融受益主体、实施主体、资金方以及基础服务的相关企业和组织共同构成。
e)企业、渠道和供应链,尤其是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f)流动性较差资产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针对目标。企业在生产和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等众多资金沉淀。这些流动性较差资产为金融机构或其他服务提供商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理想的业务资源。
2. 供应链金融交易形态
传统的供应金融的交易形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三种,并且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交易形态——战略关系融资。下面对四种交易形态做简要的介绍。
(1)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也称发票融资,是指企业将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专门的融资机构,以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使企业得到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融资是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保理、保理池融资、反向保理、票据池授信、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和出口信用险项下的贸易融资。
(2)库存融资
库存融资又称存货融资,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将其拥有的存货用作抵押,向资金提供方出质,同时将质押存货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物流企业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方贷款的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库存融资的形态主要方式有:静态抵质押授信、 动态抵质押授信和仓单质押授信。
(3)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是指在上游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为缓解预付货款压力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其提货权由金融机构控制的融资业务。
预付款融资的主要类有:先票/款后货授信、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国内信用证和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
(4)战略关系融资
上面介绍的三种融资方式都属于有抵押物前提下的融资行为,与原有的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相似。在供应链中还存在着基于战略伙伴关系、基于长期合作产生的信任而进行的融资,即战略关系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在于要求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方相互之间非常信任。在战略关系融资中,供需双方之间除了需要依靠契约进行治理,还要进行关系治理。
3. 供应链金融的政策环境
近些年来,供应链金融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
2016年2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提倡探索推进产融对接融合,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2016年10月,发改委发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强调建立财产权利质押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便于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2017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开展应收账款****、保理等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其中“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2018 年 4 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央行决定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
在政策向好的大环境下,供应链金融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竞争中来。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行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都在尝试作为实施主体来开展服务。
4. 供应链金融的生态
供应链金融生态由供应链金融参与方间的角色和结构关系,以及它们与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关系共同构成。供应链金融生态包含四层结构。
(1)供应链金融受益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受益主体主要是指在生产和贸易的过程中,依附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背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实施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随着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信息的行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各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来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3)供应链金融资金方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同时也承担着最终风险。
(4)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如技术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等。
5. 供应链金融的功能与主要价值
(1)功能
a)追踪供应链资金流
供应链金融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无法对链上的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而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可以说是对不同供应链成员间金融资源流动的管控。
b)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使得链条上的企业关系更多的是协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金融资源的使用考虑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收益,而是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利益**化。
c)扩大金融资源的源泉
供应链成员及服务提供商之间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需要进行支付,因而有了融资的需求。供应链金融提高了链上成员获得资本以及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可能性,改善了链上企业融资的境遇。
(2)主要价值
a)降低融资成本
核心企业由于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关系,不仅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还通过订单和销售渠道选择控制着中小企业的未来生存与发展。银行通过核心企业的担保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转化为对核心企业的授信,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限度地盘活资金,让中小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
b)降低融资门槛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了应对中小企业资信普遍偏低的特点,银行可以只关注每笔具体的业务交易,适当淡化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贷款准入控制。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申贷企业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及企业历史信誉情况,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利用贸易自偿性来控制贷款风险,从而使一些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导致贷款被拒的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来获取贷款融资。
c)降低融资风险
通过对物权单据的控制和融资款项的封闭运作,银行可以对资金流和物流进行控制,使风险监控直接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和贸易的过程中,有利于对风险的动态管控。
同时,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银行授信与融资主体风险的隔离。银行更注重企业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通过对企业的全面审查,确定企业销售收入作为其融资的还款来源,同时限定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使资金不能被动用,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风险的降低鼓励银行拓宽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范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惜贷拒贷的问题。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1. 供应链金融行业痛点
(1)供应链信息不透明
传统供应链运作中,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链上参与方的系统相互割裂,各自保存信息,没有有效的共享渠道和途径。如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的交易信息只会存储于双方的系统之中;金融机构授信信息也仅仅掌握在金融机构的手中。由于整个供应链信息不透明,参与者无法了解整个交易流程中所有的信息流和进展情况,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加大了操作难度和风险。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信息不透明则造成了其无法从中小企业获得有效的数据,进而怀疑整个交易的真实性,使得许多真实且急迫的融资需求被拒绝。
(2)授信对象局限性
由于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只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垂直给上下游企业进行授信。风险传递的扩散性使得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大多只局限于一级供应商与经销商,而处于供应链远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
(3)违约风险高
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链条企业的约束能力较弱,给恶意虚假交易、资金流断裂等可能造成违约的行为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供应商与买方、融资方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最终现金结算过于依赖双方的契约精神,尤其在涉及到多方交易或多级交易时,违约风险则会成倍增长。
(4)监管难度大
到目前为止,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化程度依旧较低,文件仍多为纸质形式,操作也多依赖于人工,加之银行间信息不互通,监管信息获取滞后,容易被不法企业“钻空子”,以同一单据重复融资,或虚构交易背景和物权凭证,比如2012年江浙地区出现的钢贸融资虚假仓单以及2015年珠三角地区出现的黄金珠宝加工企业构造贸易融资投机套利。
(5)融资难融资贵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赊销是买方的主要结算方式,相应的账期也从30天延长到60天,90天甚至180天不等,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但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不到供应链的尾端,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优质贷款。而民间借贷利息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较为严重。
2.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应用模式,对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众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网络结构方面
区块链基于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使得参与方能够对等、网状协作。这为参与方之间没有显著的层级或从属关系的跨机构协调,提供了便利,无须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协商,只要将业务规则固化到区块链的初始设置中,即可开展,简单快捷。
(2)系统稳定方面
区块链具有高度稳定的特性,能够作为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基础平台,满足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系统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供应链数据能得到有效保护,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上稳定运作。
(3)信任体系方面
各个节点可以在无信任基础下进行安全交易。区块链知名的作用是可以有效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上的数据安全性高、交易无法撤回,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往往会进行较为严格的身份认证与反洗钱,构成了区块链的信任体系。
(4)存储技术方面
分布式、集体维护的存储方式使交易者可以匿名,交易信息完全透明。参与者共同维护一个数据全体可见的账本,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加密存储,数据不可篡改,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3.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非常适用于多方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1)供应链信息透明化
供应链生态中的参与方依协议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本,每一笔交易经全体共识后记账。公共账本上的数据全体可见,可有效保证数据主体的访问权和数据可携权,赋予数据主体对自身数据更为灵活的处置能力。通过数据链上、链下分级加密存储,可在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实现数据在不同应用间更高效的自主流转,符合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发布后的技术发展趋势。
(2)信用传递
在传统的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背书信用会随着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不断减弱。区块链技术能够把现实的应收账款债权映射到链上,并能基于显示法律和合规要求实现转让、清算等业务动作,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设计,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可承载价值,核心企业背书效用能够沿着可信的融资链路传递,进而解决核心企业信用难以传递到供应链尾端的难题。
(3)智能合约管控履约风险
金融的价值核心是通过跨周期资金配置所产生的资产,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能够承载这种多样化场景的资产。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应用于商业场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是一种特殊协议,封装了若干状态与预设规则、触发执行条件以及特定情境的应对方案,以代码形式写入区块链合约层。
基于智能合约的履约形式不但能够在缺乏第三方监管的环境下保证合约能够顺利执行,而且杜绝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违约风险。
(4)监管便利性提升
将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上链加密并实现可追溯,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通过区块链实现纸质文件的电子化以及对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获取监管信息,对资金流分析预警,能够及时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分析与核实。因此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大大便利了监管,顺应了当前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趋势。
(5)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使得链条上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贸易真实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同时由于核心企业能够信用传递,传统流程中由于信任危机而增加的繁琐核查程序可以得到大幅削减,金融机构惜贷拒贷的现象也能够有所改善。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融资效率,为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极大助力。
4.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
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的结合是当前供应链技术应用的热门领域之一。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优势明显。以下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来说明。
(1)主要流程节点
(2)现有流程痛点
a)纸质文件、线下手工操作
b)信息去中心化不透明,来源无法追溯
c)企业容易以相同单据重复融资,或虚构交易背景和债权凭证
d)融资过程需要多部门协同,流转时间长,效率低下
e)数据获得性差,无法有效管理资金流动并预警,同时也无法及时对贸易真实背景进行分析及核实
f)银行手工报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g)信息同步实效性差
(3)区块链技术优势
a)端到端信息透明化。所有相关参与方都通过一个公共账本分享信息并进行交易,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精确性;
b)交易智能合约化。所有交易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只有在满足条件下的交易才会执行,降低交易对手方风险;
c)纸质文件电子化。所有纸质文件实现电子化,提高流程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
d)信息加密可追溯。所有上链信息均加密且可追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审核的难度和成本;
e)参与方操作协同。所有相关参与方共同维护流程节点,确保信息同步;
f)数据分布式储存。信息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现有贸易融资平台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探索
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索过程中,将其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纵观国内外区块链应用情况,已有不少针对供应链金融领域各类应用场景的应用方案。
目前,以在区块链上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为起点,旨在解决现有贸易难题的贸易融资平台也在不断涌现。以下将选择性介绍并分析三个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平台。
1.香港“贸易联动”贸易融资平台
“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起,12家香港主要银行组成的联盟共同开发的贸易融资平台,于2018年10月31日正式投入运作。该平台不但将过往流程繁琐的贸易融资推进至数字化的新时代,而且带来了各种优势:
(1)实时与需要取得文件的贸易参与者分享交易文档,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性;
(2)提高记账贸易的透明度,让订单的明细更一目了然;
(3)由于平台上的交易资料可被核实和比对,可降低融资欺诈的风险;
(4)超额融资的风险下降带来银行的融资意愿提高;
(5)贸易文件以单一标准数字化,省却核对的时间和减少手工错误。
“贸易联动”平台有利于降低成本以及简化以纸质文件为主的流程,有利于企业更快速、更灵活地获得流动资金,有利于填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缺口,对于促进贸易融资以及供应链金融革命性转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we.trade创新数字贸易平台
2018年7月,we.trade完成**实时区块链金融交易。we.trade是在Hyperledger Fabric技术基础之上,由IBM与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9家创始银行组建的创新区块链平台。we.trade旨在消除阻碍跨境和国内贸易的融资缺口,促进欧洲中小企业贸易。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诸多便利:
(1)摒弃纸质文件,在线创建交易订单;
(2)提供简单的用户界面,便于企业管理整个交易流程;
(3)多种贸易融资业务可供选择;
(4)基于智能合约执行的付款承诺;
(5)平台实现完全自动化,缩短交易周期。
平台在贸易融资业务以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使得各种规模的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安全地进行跨境交易,推动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目前,平台利用欧洲的地理与政策优势,已经将业务拓展至欧洲多个国家,基于区块链的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实践正在稳步推进当中,为其他平台开展类似业务起到了示范作用。
3.Marco Polo贸易融资平台
Marco Polo(马可波罗)贸易融资平台由区块链软件公司R3、平台技术服务商TradeIX和ING、德国商业银行等大银行基于Corda共同构建,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该平台的目标是实现参与者之间的实时连接,促进贸易融资智能化与透明化。平台解决了当前贸易融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挑战:
(1)成本分摊。平台可以让许多成员和参与者共同承担成本,而不是由一方/几方承担成本;
(2)降低风险。区块链上的数据可由参与各方进行验证,并且具备监管友好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信用与监管等风险;
(3)网络效应。平台的生态规模能够实现网络效应,为解决贸易中的结构性技术问题提供了条件;
(4)协同作用。专业知识和新兴技术的协作和共享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造力和效率,以破除少数企业单打独斗无法解决全行业问题的困境。
目前,平台已上线应收账款贴现、保理以及付款承诺三项贸易融资业务。2019年,平台将加速在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探索,预计上线更多的贸易融资业务,如银行担保、应付款融资、资产抵押贷款等。
4.小结
上述平台在贸易融资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践与创新,不是对现有交易流程和商业模式的简单改造,而是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之上,结合行业痛点,构建新流程、新生产关系,进而创新业务模式。
目前来看,上述平台均基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部分业务实现了落地,从正面印证了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平台都有与其他类似平台实现互通互联的计划,如贸易联动与we.trade已经开始将两个平台进行对接的概念验证。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够助力建成全球贸易网络,不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会引发全球贸易的井喷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探索
1. 平台介绍
(1)平台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起,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建设和运营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开放金融贸易生态。目标是创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可信、安全、标准、合规、高效、公益、共享的贸易金融资产登记、托管、交易和流转平台。
同时赋能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创新性贸易金融产品形态、金融监管政策,以贸易融资推动深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是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有效尝试。项目一期自2018年9月4日正式上线试运行后,已陆续上线“应收账款多级融资”、“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国际贸易账款监管”三个应用场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平台特点
供应链金融及贸易金融场景复杂,它的顺利开展,除了商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也离不开税务、仲裁、行业协会等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某种意义上来说,供应链金融不仅是资金需求和提供方的内部事务,而且还是一个公共事务,需要诸多社会群体的参与。这就使得一个理想的贸易金融平台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政府往往有必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此类模式的优点在于,由于政府部门出于公共利益的推动,平台很好解决了建设主体和治理机制的纷争,打通了用户、场景和公共服务,实现资源整合,而且也便于政府监管,提升监管效率。
(3)平台助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致力于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开放金融贸易生态。
在平台上,若资料齐全,从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到银行完成放款,操作时长只需20分钟左右,大大缩短了融资时间,提升融资效率,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这是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落地,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重大实践成果,随着未来平台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参与方的不断加入,平台也将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中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正显现自己独特的优势,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破除供应链金融及贸易金融行业痛点,提供了一种金融科技视角下的有效方案。
2. 平台重大突破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与传统业务流程相比有六大突破,是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实践的重要成果。
(1)突破跨机构、跨平台、跨地区平台之间较难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提供一个整合、可无缝链接的平台;
(2)突破传统流程中各参与方无法通过同一平台协作处理相关业务流程的痛点,通过区块链技术改变现有协作机制实现业务流程节点由参与方共同维护的新机制;
(3)突破传统封闭系统边界,以区块链的开源、开放的技术特性,构建开放平台和开放生态;
(4)突破传统业务中各方重复开发平台且兼容性差的问题。通过提供底层技术平台,参与方仅需开发业务应用并在平台上完成布置即可进行相应业务的流程操作;
(5)突破传统流程瀑布的处理方式,所有交易均通过智能合约执行并在链上实现流程自动化;
(6)突破传统流程中信任无法传递的难点,通过链上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式增进参与方之间的信任。
3. 未来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未来将继续完善机制建设,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从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激发贸易金融创新活力,服务国家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大力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治理机制
一个平台的成功依赖于整个平台生态的繁荣,因此不仅需要开放性的技术架构,还需要凝聚共识的治理机制以及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来充分调动平台参与方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银行和企业参与和使用,从而聚集更多数据和资源,****地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
(2)不断推进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平台技术架构最终应该开源开放,允许并鼓励参与方引入不同的技术研发力量,基于不同的技术栈构建节点服务,对外提供服务。平台架构设计应具有主动演化的能力,技术上要持续跟进新趋势,组织结构上要包容新业务场景和新参与方,面向未来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除此之外,还将积极推进平台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标准,积极参与行业和国际标准制定,推广平台协议,以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数据协议和技术标准。
(3)找准定位,构建平台生态,做好“三通一平”的基础工作
a)通数据。运营主体应该专注做好基础数据的完善,和政府各部门紧密合作,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以支撑上层应用的需求。
b)通用户。区块链是一个天然的身份系统,平台可以从统一用户登陆系统出发,整合多方面的用户数据源,发挥应用和用户的网络效应。
c)通政策。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业务委员会可以发挥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窗口作用,在合理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创新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和正向反馈。
d)技术平台建设。在技术平台建设上,平台运营主体将秉持开放心态,向业内领先经验学习,与银行、第三方科技公司、院校、研究机构等展开广泛合作以打造一个行业领先的**技术平台。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总结与展望
1.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问题
尽管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消除了不少问题,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1)参与方不配合
供应链金融对于核心企业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企业需要承担额外的责任与从银行转移过来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这往往是难以接受的。
(2)信息化程度较低
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信息上链,依赖于整个供应链上全部企业的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成本相对高昂,缺乏全面信息化的条件。
(3)数据隐私
企业将业务中全部交易数据上链,在数据分发的过程中,如何防止数据泄露,保障企业的隐私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2.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的建议
虽然未来充满了挑战,但是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已经有了比较踏实且有说服力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也在不断显现。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落地,有如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加强区块链技术创新
推进共识机制、密码学算法、跨链技术、隐私保护等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同时也要学习业内领先经验,与银行、院校、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以打造技术平台。
(2)探索供应链金融本质,注重业务创新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之前,需要充分供应链金融各项业务的本质和逻辑,不应拿着锤子到处找钉子,要对各项业务有本质性的理解以发现正确的实践路径。供应链金融也需要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并结合成熟技术进行创新以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促进供应链金融行业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跃。
(3)构建完善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生态
当前,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尚不具备完善的生态体系,除了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参与方之外,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践需要全方位的布局,包括技术研究、商业模式探索、落地场景、标准化工作、配套设施、金融监管与法规等等。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技术重要应用领域,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天然契合,然而,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用,应当理性看待,既要积极开展研究创新,也要保持理性,注重实践并积极实现落地。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6106.html
更新时间:2020年04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