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来自@0xAikoDai 推特,其是加密KOL,原推文内容由Marit整理如下:
上半年GDC大规模接触了西方游戏开发者后,我于五月重新回到上海,接触许多刚刚了解web3的国内游戏厂商。发现相比于西方,中国游戏团队更适合进行web3的尝试。以下是一些见闻和心得:
1/ 对商业化的创新和追求。
中国开发者是喜欢学习各种商业化模式并且发扬光大的一群人。韩国的mmo(后在中国被征途开创为F2P,并出现了梦幻西游这种跨越十年的经典)和日本的氪金手游(阴阳师&原神)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的游戏制作人不会对商业化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让中国游戏欣欣向荣的正是手机游戏的精细化monetization(至今仍是很多西方游戏公司口诛笔伐的对象),所以他们不鄙视一切玩法与商业化结合的创新,而是认真衡量web3带来的利润率的提高和游戏新体验。
2/ 发行权天然分割,web3可看作全球发行的第二增长曲线。
由于国内严格的版号管理,很多游戏从Day1就需要确定国内和国外两种发行策略。所以很多中国游戏厂商能够去对游戏进行版本微调,使其适应不同的发行地区和。同时,很多国内**的游戏难以在海外发行(内容难以本地化/找不到海外发行商/发行商分润太多,挤占内容提供方的利益等等),所以有非常多的优质内容在寻求出海途径。这说明了中国厂商天然有着多样化的发行需求,所以更容易将web3视为一种新的发行方式,跨过认知门槛,并能在理解的前提下灵活地调整产品内容。
3/ 21年前后的游戏投资热潮培养了很多**的中小厂商,其中不乏各大厂战略投资的团队(相当于有了第一道质检保障),而最终产品是否能上线是被版号/政策/运气/时机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被简单归为游戏品质不好而“被淘汰”。
这些厂商的工业能力强,已经度过了较为漫长的研发期,玩法和质量都属于行业中上,只差一步就能呈现在玩家面前实现商业化变现。
因此,web3逐渐从原来被理解为的“不得不进行的被动自救”,转而成为了拥有**游戏内容的公司增加收入和拓宽产品市场的主动选择。这个选择带来的利润杠杆和所付出的学习成本都更高,其效果丝毫不亚于,甚至比传统发行商签约模式更优,值得被创业者们认真考量。
4/ 何谓“成功”?
无论是大厂战略还是行业内的朋友都问过我:“web3有什么成功游戏的例子”?如果对方明显带有对“ponzi”先入为主的偏见,那永远找不到能让“旁观者”信服的完美案例。
但对那些有资金需求,需要计算ROI维持公司运营的创业者而言,他们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名利双收,既叫好又叫座的例子,而是仅仅“游戏上线”“赚到钱”就能被视作成功,甚至得知友商在试水就足以让他们对web3产生极大的兴趣,开始主动学习。
web3到处都是值得学习的例子,经济模型设计也好,GTM运营也罢,既然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很多项目都有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不要因为利益不相关者的鄙夷和诘问而妄自菲薄。
5/ 一转眼我接触web3游戏已经快两年了,前段时间又重温了21-22年的单双代币,真是时代的眼泪。当时推演代币模型非常简单,非黑即白,只有NFT和1-2个代币的传导关系。
现在再剖析每个游戏的经济模型,能感觉到游戏内经济和web3开放式经济深度结合,各种模型百花齐放,基本上每一种品类都有一个契合度很高的原创模型,其切入点和结合点与创始人对web3的认知息息相关,经济模型的自主性和自由度都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
我自以为对游戏经济模型的见解够多够深,但这两年行业的成长并不归功于一家之言,而是所有敢于创新和实验的团队共同推动的(绝大多数团队都来自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跟我深度交流过的创始人都是我的老师。
**,ChinaJoy即将在上海举办,我非常愿意多跑一些传统游戏展会,结识更多对web3感兴趣的游戏人朋友。
欢迎27-29日在上海CJ的朋友们DM我,届时请大家喝卡肥️~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文章标题:长推:web3游戏的见闻和心得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579445.html
更新时间:2023年07月2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