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提出了银行业平台化(Platformization of Banking Business)的概念,并提出应在银行业平台化框架内理解开放式银行业务。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开放银行趋势。第二部分讨论银行的核心功能和业务平台化,即银行平台化所关注的银行核心功能,以及难以突破的边界。第三部分讨论了银行平台的核心要素,涉及资金,账户,客户,数据,技术,方案和声誉。第四部分讨论了银行平台的风险和监管。
作者|邹传伟,PlatON,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
关键字|开放银行数据银行平台化
开放银行最近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开放银行最早起源于欧洲。欧洲银行使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共享客户数据。我国对开放银行的探索中心化于业务,产品和技术的开放。 2018年,浦发银行明确提出“ API无限开放银行”的概念。一些市场机构还基于开放式银行提出了“银行即服务”的概念。如何理解开放银行趋势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它与以前的银行非中介化概念有何关系?
1个
如何理解开放银行趋势?
在全球银行业中,开放式银行业务是一个重要的新兴趋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BCBS,2019)的定义,开放银行是指在获得客户许可的情况下与第三方机构共享客户数据以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包括实时支付)以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金融账户的银行,市场营销,交叉销售机会等。开放银行业务允许客户在其他服务场景(例如金融科技场景)中使用银行服务,从而创新地集成银行和非银行功能模块。在开放式银行体系下,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将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从“自己的客户”变为“共享客户”
开放银行和API是密不可分的,大多数开放银行活动都是通过API进行的。根据EBA(2016),API来自计算机领域,是指不同软件应用程序(来自同一机构或不同机构)之间的接口。 API支持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该应用程序可以通过API调用其他应用程序的功能。该API具有可伸缩性,可重用性,安全性和开发人员自助功能。 API通常包括技术标准,例如数据传输,数据交换,数据访问和API设计。根据可访问性的特性,API可以分为专用API(私有API),合作伙伴API(合作伙伴API),成员API(成员API),熟人API(熟人API)和公共API(公共API)。
开放式银行业务的发展与个人数据的监管和隐私保护密切相关。代表性的监管文件包括欧盟的《支付服务法》(EU PSD2),《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英国的《开放银行标准》以及我国于2020年7月发布的《数据安全法》(草案)。开放银行强调客户的所有权他们的数据。银行应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API向第三方甚至第四方机构提供客户数据。开放银行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客户(数据所有者),银行(数据生产者),API(数据分发者)和数据聚合器(Data Aggregator)。
在开放银行的控制下,银行通过API将其产品“分离”为服务,功能模块甚至原始数据,并将其分发给外界。然后,第三方组织将这些服务,功能模块和数据集成到自己的业务中,以提供客户。例如,财务管理应用程序将不同金融机构中的客户帐户信息汇总到一个汇总表中,无缝连接不同的银行帐户,日内付款以及银行利率和抵押产品比较工具。
本文认为,开放银行的兴起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它反映了客户至上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构造以及客户对自己数据的所有权。客户可以在多家银行开户并处理“存贷款兑换”业务。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跨不同银行的统一应用程序界面。开放式银行和API使这种跨银行业务集成成为可能,并且可以显着改善用户体验。客户在银行中的数据由他拥有,并且是可移植的。通过API集成后,他可以打开“数据岛”并维护客户利益的完整性。
其次,在各种服务场景中,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API调用银行功能模块,掌握金融服务的主动性,提高金融服务的自助性。与银行被动响应客户需求的情况相比,开放式银行可以深入渗透应用场景并贴近用户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且面向场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客户而言,银行将不再是“黑匣子”,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调用的工具箱。
第三,这反映了银行业务平台化的趋势。由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在“脱钩”和重组后形成的市场划分网络提供了一些以前由银行“一站式”垂直整合并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这些第三方机构在连接不同银行方面处于中立地位,对应用方案和客户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例如知道如何改善客户体验),并且对**技术敏感。它们在这个市场划分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式银行兴起的这三个因素,本文重点介绍银行平台。没有这个因素,仅依靠客户数据**原则和金融服务就可以自助服务,开放式银行将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银行平台化是开放式银行兴起之前发生的银行市场发展的自然趋势。尽管银行的核心业务模式是“存贷款交易”,并且自银行诞生以来并没有太大变化,但随着技术和监管环境的变化,银行业务的特定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和机构继续提出诸如银行间中介(也称为银行间中介),去中心化甚至颠覆银行的概念。从影子银行(以货币市场基金表示)和金融技术(尤其是P2P在线贷款和互联网贷款)的实践来看,许多曾经属于银行的业务都是通过市场划分网络进行的,但银行仍然发挥着作用核心作用。开放银行代表了这方面的**趋势。银行平台未去中心化。银行仍然执行一些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但是将一些辅助功能“分离”和“外包”,并通过市场划分网络进行整合。这种平台化也不同于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双边市场平台,因为在后者中,该平台仅促进供需之间的匹配。
2
银行核心职能和业务平台化
银行货币创建,到期日转换和受托监管的核心功能不能通过市场划分网络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而必须由银行本身执行。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充分证明。下面讨论这三个核心功能的平台化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它不仅确定了银行业务平台的核心,而且定义了银行业务平台的边界。
银行的核心职能是调整资金盈余,并将资金从储户(资金提供者)转移到拥有投资和消费计划或机构(资金需求者)的人。资金需求者通常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实施投资和消费计划,而资金提供者通常只愿意借出短期资金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他们必须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流动性冲击。银行可以解决资金供求之间时间不匹配的问题,因为储户(资金提供者)不会同时遇到流动性冲击。根据大数定理,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只需要以高流动性资产的形式存入部分资金,即可满足一般情况下存款人的取现要求,其余资金可以用于发行。长期贷款。这是银行的期限转换功能,伴随着流动性转换。
银行在贷款信用评估和规模经济方面具有专业知识,适合储户委托其监督放贷人对资金的使用。这是银行的信托监督职能。值得注意的是,除银行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具有发行贷款的功能,例如****公司和私募股权债券基金。这些机构还可以评估贷款申请人和价格贷款的信用,因此尽管它们是银行的专长,但这些功能并非银行独有。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但是它们在广度和深度上与银行明显不同。此外,**机构和大中企业,除银行贷款外,还可以发行债券融资,同时接受债券投资者的监督。但是对于个人和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是他们可以获得的唯一债务融资。
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这是银行承担的重要社会职能。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当银行向个人和机构贷款时,资产方增加贷款,负债方增加存款。在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下,这一过程继续进行,形成了存款的多重扩张机制。尽管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放贷,但只有银行借贷伴随着负债(存款)的增加,而在私营部门机构中,只有银行负债才能发挥货币功能。银行存款的价值是稳定的,可以等额兑换成中央银行的货币,这对于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银行履行这三个核心职能时,会承担不可忽视的风险,并受到相应的监管。银行“借短贷,借长贷”的商业模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流动性风险。银行的杠杆比率很高,资产方面的小额减值将损害银行的偿付能力。储户没有足够的有关银行资产的信息,一旦他们担心存款的安全性,他们将抢先向其他储户发出提款请求,导致银行挤兑。一旦银行发生挤兑,由于资产方的流动性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无现金,并且难以满足存款人的取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产负债表健康的银行也必须关门。为此,一方面,银行必须接受以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杠杆率的监管为代表的审慎监管(即《巴塞尔协议》)。这些监管措施通过预先控制银行的冒险行为来确保银行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银行享有金融安全网的支持,包括中央银行的**贷方支持和存款保险制度。
从银行业务平台化的角度来看,银行的这三个核心功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情况。
首先,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履行银行的放贷和信托监督职能。这是银行业务平台化最活跃的方向之一。
其次,由于期限转换功能固有的高风险,没有哪个机构比银行更适合执行此功能。由于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时期失配是根深蒂固的,无处不在,所以时期的转换属于“正当需要”,许多机构都试图“**”银行的职能。例如,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代表的影子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可以随时赎回,但是基金的投资有时间限制。货币市场基金模也已**到以天秤座为代表的稳定币中。稳定币也可以随时赎回,但是储备资产的投资有时间限制。再举一个例子,我国P2P在线借贷领域存在系统性问题的原因是,许多P2P在线借贷平台已经转向“资金池”模式来满足术语转换的需求,而不是坚持点对点的方式。点匹配信息中介模式。另外,我国一些信托公司也采用了“资金池”模式,这也是银行期限转换功能的“重复”模式。
但是,银行在审慎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的支持下执行期限转换功能。实践反复证明,在没有审慎监管和金融安全网支持的情况下,改变风险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参与截止日期转换的机构将受到类似的银行监管。例如,针对储备资产的天秤座2.0单一货币稳定币风险管理措施:1.储备资产中至少80%是信用评级高的短期政府债券,其余少于20%的储备资产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2.在极端情况下,限制赎回稳定币; 3.用于吸收损失的中等规模的资本缓冲。
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曾经流行的“互联网****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互联网****公司可以跨地区贷款,但资金来源和杠杆作用有限。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这可以使资金恢复活力并规避资金来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限制。该模还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术语转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银行的业务模。但是即使如此,两种模之间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 “ Internet****公司+资产证券化”模依赖于批发融资,在资金来源方面不如银行稳定。一旦资产证券化无法发行,就会遇到瓶颈。
第三,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例如,“互联网****公司+资产证券化”模没有伴随货币创建。实际上,一些学者主张采用狭义的银行业务模式,但削弱了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尽管狭窄的银行引起了很多讨论和很多支持者,但目前仅是一个假设。
尽管没有其他机构可以创造货币,但是许多机构可以提供支付服务,这也是银行平台最活跃的方向之一。这方面的典代表是第三方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开设支付帐户。付款帐户中反映的余额本质上是预付款值,类似于预付卡中的余额,并且可以用于小额,快速和方便的小额和小额付款。例如,普通人使用微信支付来转账,发送和抢红包,这些都是基于支付账户余额的操作。
3
银行平台的核心要素
银行平台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机构在强有力的监督下收缩了供应并外包了一些业务。
其次,技术发展模糊了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金融中介(间接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界限。这也可以从关于企业与市场之间边界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
第三,不一致的监管标准引起了监管套利问题,一些金融活动或其中一些已转移到相对薄弱的监管环境中。
银行业务的平台化是在第二部分指出的核心和界限的约束下,向第三方开放资金,账户,客户,数据,技术,方案和声誉的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在银行内部和外部进行了重新配置,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之间是否存在互通,并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分工网络。在某些核心要素中,银行可以是需求者,例如场景要素。这些核心要素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许多交叉点,许多银行业务平台模都涉及多个核心要素。为了方便编写,依次讨论了以下七种核心元素。
1个
资金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在银行业务平台(尤其是贷款业务)中,银行可以让合作社负责信息处理,银行提供资金并承担主要风险。例如,某些Internet平台具有流量,客户和信用评估功能,但没有贷款资格或资金。一些中小银行有可贷资金,但没有优质的客户资源。他们可以在互联网贷款方面形成合作。 Internet平台负责营销客户获取,尽职调查和过期收款。中小银行提供贷款资金。一般而言,银行将一些贷款前,中间贷款和贷款后(包括市场营销,调查,信贷,签字,贷款,付款,跟踪和回收等)外包给合作机构,并分担风险和收益跟他们。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也带来了监管挑战。
2
帐户
银行账户分为银行结算账户和非银行结算账户。银行结算帐户用于付款和结算。帐户状态相对活跃,并且有付款和付款。帐户余额经常更改。其中,个人银行结算帐户分为I类银行帐户,II类银行帐户,III类银行帐户和信用卡帐户。非银行结算帐户是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存款合同。账户余额通常仅在存款,应计利息和取款时发生变化,并且账户余额是相对静态的。
在法定货币的二级银行帐户系统下,大多数货币由银行创建并存在于银行帐户中。银行帐户对客户身份信息的要求和审查是“三反”(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风险评估系统的基础。银行帐户记录个人和机构的借贷活动,这是信用调查活动的基础。银行帐户是了解付款和结算的关键。无论是国内同行和跨境转账,还是跨境支付,资金流基本上都反映在一系列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操作中。
支付和结算领域的创新与银行帐户的使用密不可分。例如,支付帐户自诞生以来就已经以非面对面的远程方式开设,并且面临着欺诈使用和盗用的更高风险。绑定的银行帐户是打开付款帐户时检查身份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断开连接”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绕开对直接连接的银行的监管,经常在多个银行中开设准备金帐户,并实际进行银行间清算工作。 “直接中断”本质上是对帐户系统的改革:取消银行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备金帐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建立网络连接(即网络支付结算)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平台),并将第三方支付准备金的100%中心化存入人民银行。
账户系统和代币系统之间的差异是理解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关键。对帐户进行分级,包括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帐户,商业银行存款帐户和支付机构帐户。每个级别的帐户在开设且具有高度选择性时都需要获得批准。帐户级别对应于付款和清算级别。记录并结算资金流向。从付款人到收款人的资金可能会通过中间多个机构的帐户,所有这些都反映在相应帐户余额的调整中。如果查看帐户系统的拓扑,它应该远离互连状态,但是有许多“孤立点”,“断路”,“障碍物”和“绕道”
主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解决方案均采用代币系统。代币系统没有等级。地址不分上下,理论上是相等的。只要他们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代币系统。但是有必要在代币系统的开放性和“ KYC”(KYC)的要求之间取得平衡。代币交易已结算,没有任何结算风险。代币系统是点对点拓扑,任何两个地址都可以直接交易。代币系统与账户系统不同的特征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促进金融普惠和改善跨境支付的关键。
3
客户
客户是银行的核心资源,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客户资源的竞争。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并进行交叉销售,这与挖矿客户需求密不可分。
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了解银行贷款技术和贷款供应行为的关键。银行贷款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交易贷款和关系贷款。交易性贷款使用硬性信息,例如财务报表和贷款客户的信用评分。在交易性贷款下,银行与贷款客户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关系贷款使用银行在与贷款客户的长期和多渠道联系中积累的软信息,例如定性信息,例如贷款客户的声誉和声誉。关系贷款要求银行与贷款客户之间保持长期密切的关系,并且不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两次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开放银行模式下,数据的所有权由客户控制并且是可移植的,从而使银行从“所有者客户”转移到“共享客户”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的“数字迁移”,越来越多的客户活动正在上网。银行需要升级营销和客户获取方法,并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如何更好地挖矿客户需求。
在“断开连接”之前,某些Internet平台(主要是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银行和在线客户之间的第三方付款阻止了它们之间的连接。作为响应,一些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获取有关新客户和现有客户行为的信息,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断开连接”为银行提供了与在线客户重建关系的机会。银行通过API嵌入Internet平台的应用场景一方面可以改善Internet平台客户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获得新客户。这也反映了专业分工的原则,它优于银行的自建电子商务模和互联网平台以创建封闭的生态模。
4
数据
在开放银行下,银行持有客户数据,并在客户授权下通过API在外部共享数据;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客户数据,但是可以通过API汇总同一客户的数据。不同的银行在个人数据市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和管理能力。个人数据通过API在银行之间流动,并最终流向在市场机制下**化数据价值并确保数据安全的银行。这些银行将在开放银行生态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和Internet平台收集个人数据,并提供外部数据产品。这些银行还可以经营除金钱和信贷之外的数据,但其合作伙伴机构必须遵守有关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的规定。例如,银行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如果银行需要从合作伙伴机构获得借款人风险数据,则应确认数据源合作伙伴机构的机构是合法的,合规的,通过适当手段真实有效的,并获得了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银行不得与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第三方进行数据合作。
5
技术
随着金融技术的兴起,技术逐渐从金融的中后台迁移到前台,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人员和成本结构方面,一些金融机构越来越像科技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为自己服务之外,金融机构的技术部门还具有出口能力。例如,我国许多大中银行都设立了金融技术子公司,这反映了这一趋势。除了导出IT功能之外,金融科技子公司还可以导出风险管理功能。实际上,我国许多银行的开放银行战略主要是技术开放。
6
场景
场景是从Internet领域引入金融领域的概念。在金融领域,以前没有方案的概念。最接近的场景可能是场景的概念,但是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在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中有情景分析方法(Scenario *ysis):假设金融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情景(您也可以使用历史中发生的情景),分析在这些情景下金融机构可能遭受的损失并回应他们的措施。
迄今为止,还没有文献严格定义金融领域中方案的概念。我们认为,这一场景代表了一系列界限分明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金融服务的引入可以显着提高这些活动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因此可以将这些活动转换为金融活动。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付款”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之后,但在实际接收商品或服务之前,会暂时冻结资金,以增加在线消费过程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互信。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的“保证支付”功能,我国的电子商务肯定不会发展今天的规模。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种是开发方案,新方案意味着新业务和新客户,另一种是将金融服务嵌入方案中,以提高方案中从经济和社会活动到金融活动的“转化率”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的场景相对简单,金融服务应通过API和其他技术嵌入到Internet公司中。这也反映了实体经济中金融服务的原理。
7
声誉
银行受到严格监管,并得到金融安全网的支持,并且具有很强的特许经营价值。如果银行参与金融活动,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贷。因此,银行根据自身声誉向外界提供认可也是重要的方向。例如,天秤座要求储备资产由具有足够资本的托管银行的地理位置去中心化的网络持有。
银行根据自身声誉向外界提供担保时,有必要进行尽职调查并明确风险责任,不能成为对外界的隐性担保,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责任。例如,当我国的银行业使用其客户资源和离线服务渠道来委托理财产品时,就发生了这方面的风险事件。
4
银行平台风险与监管
银行平台给银行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当银行以“一站式”的方式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相关的风险都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使得评估银行承担的风险和规模有多容易,因此引入了针对资本的充足性,流动性和杠杆监管要求。
但是,在通过劳动网络的市场划分进行金融活动的情况下,承担风险和转移风险将变得隐蔽和复杂,机构监督可能无效。这时,应该突出职能监督,从“管理机构”到“管理活动”有必要使用渗透分析方法来分析风险如何在银行平台中转移和共享,并有效地管理风险。职能监督的核心原则是,无论何种类的机构,只要从事相同的金融活动,承担相同的金融风险,就应当接受相同的监督。当然,加强职能监督并不意味着机构监督并不重要。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做好银行监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监督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例如,银监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银行应建立涵盖所有类的贷款合作机构的统一准入机制,明确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实施清单管理。
银行业务平台化中的一个显着风险是银行与合作伙伴机构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和激励措施不兼容。例如,当银行与合作伙伴机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时,如果合作伙伴机构推荐贷款目标并根据贷款交易量收费,则合作伙伴机构就有动机放宽贷款标准。承担贷款风险后,银行承担全部损失,合作机构也不会遭受损失。为此,银监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银行必须独立有效地开展信用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险控制环节。
银行业务的平台化涉及对个人数据的监督和隐私保护。开设银行时已经讨论了第一部分。该API涉及运营风险和网络安全问题,包括数据泄漏,滥用,伪造,DoS攻击和未加密的登录(BCBS,2019年)。
参考资料: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2019年,“关于开放银行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报告”
欧元银行协会(EBA),2016年,“了解开放API和银行开放银行的业务相关性”
文章标题:邹传伟:从开放式银行的角度看银行业务的平台化云图趋势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54413.html
更新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