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000字,纯干货!两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八大知名私募基金重磅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房佩燕 任子青
近期全国两会的召开,成为市场关注焦点。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提出了2021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改革任务。这次两会报告有哪些看点?对A股市场影响几何,从中可以挖掘哪些投资机会?基金君邀请了保银投资总裁张智威、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远策投资创始人张益驰、深圳道谊投资总监卢柏良、世诚投资创始人陈家琳、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复胜资产总经理陆航和清和泉资本研究部等8位私募投资人士,对此作出解读。
以下是基金君整理的几位私募人士的核心观点,供参考:
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政府工作报告利好三大投资主题:国内消费(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新能源(碳中和),是未来五年规划的主线,成长确定性相对较高。
远策投资总经理张益驰:两会政策体现了呵护经济恢复、注重发展质量、重视关键领域的特征,我们比较重视各类制造业公司的投资机会,政策对高端制造业、环保排放等领域的关注最终也会落实在制造业的变化上。
深圳道谊投资总监卢柏良: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内需消费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会不容低估。风险资产面临估值夯实的压力。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GDP目标采用“底线式”等,为高质量发展留下空间,加大动力。碳中和有望带来近百万亿清洁能源的市场,大规模的投资将聚焦于光伏、风电、输电设施领域等。
世诚投资创始人陈家琳:结合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应投资机会层出不穷,包括内需消费、制造业投资、出口产业链、绿色经济、平安中国、科技自主自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领域。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两会带来的投资机会,看好券商、环保、化工和农业,其中券商业绩确定性强,环保基本面持续改善,符合国家碳中和政策,农业和化工板块看好能实现进口替代的细分领域。
复胜资产总经理陆航:我们看到各种宏观目标都已经反映出在疫情影响下的“非常态”经济政策即将回归正常,后续市场单纯依靠提升估值的可能性很低。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GDP增长目标设定较低,更强调增长质量,对于市场而言,顺周期存在修复的机会,但预期也不要太高且分化会较为严重,传统行业未来应该更关注供给端能见效的行业和龙头公司。
两会重点关注这些信息
中国基金报:此次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您关注哪些要点?哪些信息可能孕育投资机会?
张智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最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目标的设置。
政府工作报告利好以下三大投资主题:国内消费(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新能源(碳中和)。短期来看这些主题的相关股票随着大市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但是这些主题是未来五年规划的主线,未来的成长确定性相对比较高。
张益驰: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状态和重点工作的高度概括。我们首先要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的描述,定位出经济的周期位置和宏观调控思路,从投资的角度看,这决定整体市场的系统性机会或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财政赤字安排、就业目标等描述上体现了不急转弯的思路,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底部保障。其次政府工作中会提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如今年报告中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城乡消费、环保等,意味这些领域经济活动可能会出现较快或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投资机会。
卢柏良: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从政府工作报告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看,今年稳字当头,质量优先,回旋足够。作为构建双循环基础,进一步推动建设形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以内需为依托的公司的成长和壮大。将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调整协同起来,使新能源产业有了更强的聚合力和推动力。因此,从长期着眼,广义上的内需消费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会不容低估。
方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我们认为,从投资角度,报告给出两个积极信号:一是更关注高质量发展。创新成为全文**频词,此外提升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至*、GDP目标采用“底线式”等,为高质量发展留下空间,加大动力。
二是财政政策超预期。测算下来,3.2%的财政赤字率下,各分项可能还高于去年疫情特殊安排,再次体现政策“不急转弯”,经济复苏势头有望持续,投资上,重点关注受益于此的可选消费和周期等。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我们主要关注四点:一是货币政策的取向,二是通胀目标的设定,三是经济目标的展望,四是产业政策的方向。前两个因素影响市场的估值,目前来看,货币政策的取向符合预期,维持边际收紧的态势且大幅收紧的概率不高,未来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会更强。后两个因素影响市场的结构,目前来看,产业政策仍然聚焦双循环、重创新、稳房价、反垄断、碳中和,经济目标设定较低且较为淡化,更强调质量增长。
整体来看,对于存量传统领域,结构转型提质增效带来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关注部分行业的修复几乎和优质龙头的重估机会。对于增量成长领域,目前政策强调“供给创造需求”,未来在技术扩散的基础上,叠加产业政策和投资的引导下,有望带动一些新的产业革新。以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有望不断崛起。
陈家琳:作为专业投资机构,世诚投资对于每年“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十分看重,将其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策略指引。我们关注的要点包括今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宏观和产业政策方向及执行力度、改革开放的阶段性工作重点、资本市场建设,等等。以上诸方面都对应了相应的投资机遇。比如,关于资本市场建设,全面推行注册制将是新一年的工作重点,而二级市场的投资结构也将围绕改工作推进而展开。再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推动绿色发展着墨较多,并多次强调提质增效。这代表了更可持续的发展、更高层次的发展,与世诚投资一再强调的高质量成长不谋而合。
马科伟:对于此次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最关注的地方还是“安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为备战做好相关准备。国防安全和粮食安全排是第一位,国防信息化独立要进一步加强,然后剩下的科技安全要更系统地去支撑,不能再出现以前那种冒进式的做法。另外我们还关注推进注册制改革、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要点。我们认为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等有助于提升A股公司质量,助力A股形成长牛慢牛,并且券商也将充当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充分受益资本市场改革;扩大内需将带来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科技创新也将助力解决各种“卡脖子”,将带来相关领域进口替代的投资机会,同时也解决国家安全的问题,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会孕育很多长期的投资机会。
陆航:我们认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的信息是不断的加强对于经济增长实际质量的关注。本身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这种更加注重实际质量的目标导向也会给市场整体投资方**带来一些转变。可能从简单的看增长,到要辨识出哪些是可持续的增长,去寻找增长背后的底层商业壁垒。
底线思维,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基金报:宏观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GDP增长目标、赤字率、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等,您如何解读相关说法?对今年的宏观经济和政策有哪些看法?
赤字率略微下调至3.2%基本符合预期,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也符合预期,基本面今年的宏观流动性还是边际收紧,难以大幅转弯,对市场而言,整体估值有收缩压力,结构上有会分化和波动,但系统性风险并不高。
卢柏良:今年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GDP增长6%以上,CPI在3%左右,财政赤字3.2%。总体上感觉经济增速定的偏保守,尽管包含6%以上的表述,这与市场多数预测8-9%的数值相距较大。可能有出于对疫情反复波动的考量,也可能今年类似2010年要消除全球危机应对政策带来的后遗症,比如风险资产价格在过去一年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资产价格如果脱离基本面过多,不仅会造成贫富分化加剧,资源错配,而且会埋下金融动荡的隐患。所以,制定较高的物价容忍度,较低的经济增速,可能既有稳的意思,也可能有整固风险资产的准备,比如治理房价。
陈家琳: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GDP增长目标的描述是“6%以上”。世诚投资认为这代表了三层含义,一是对于年度增长仍提出了数字目标,保持了除去年特殊年景之外的“传统”,这有利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油干。二是注意“以上”二字,这代表了底线思维,也就是说,实际完成情况可能远在6%之上。按世诚投资内部策略,今年名义GDP增速可能接近10%,而实际增速亦很有可能超过8%。三是在放一个较易实现的数字的同时,更强调高质量发展,更强调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同时腾出时间和空间去解决中长期问题,比如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等。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其框架与去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主基调一脉相承,即“不急转弯”,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复苏、转型、升级。这其中,赤字率、专项债等具体目标还有略超预期的地方,也是表明了政策的连续性。以上都是为我们的二级市场投资提供了政策保障,即不用特别担心政策曲线的陡峭化。
马科伟:今年GDP增长目标设在6%以上可以说低于此前机构的预期,但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引导经济转型、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的决心,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发展。赤字率从3.6%降至了3.2%,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经济逐步恢复,这在是情理之中。至于宏观政策不急转弯,是延续了此前央行的表态。
我们认为今年全年的宏观政策大概的定调是紧信用宽财政送货币,对于像一些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需要转型的行业以及房地产等还是会紧一些,而对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等会比较宽松。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关注会否引发货币政策大调整。
张益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观方面描述要结合2020年及之前的情况的对比观察,总体上,随着对疫情的良好控制和经济活动恢复,今年的宏观政策积极程度比2020年要有所减弱,但如果相比过去几年,今年宏观政策的积极程度仍然较高,如赤字率和专项债的安排,虽然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相比过去几年的高位水平。我们理解这很好地体现了不急转弯的政策思路,有利于已经取得的经济改善趋势得以延续,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可以继续展开,企业盈利状态的改善是A股市场运行的支撑。考虑到去年基数以及经济的改善势头,6%的GDP增长目标不难完成,这也意味着政策因素不会拔苗助长,对增长质量的要求大于对数量的要求,投资上也要向优质公司集中、向有利于提高各领域生产率的方向集中。
方磊:底线式目标并非对经济判断保守。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没有设定GDP增长目标。本次报告提出,2021年GDP增速要实现“6%以上”的经济目标。
“6%”体现了政策平稳性和连贯性。受去年低基数的影响,2021年GDP实际增速可能在9%左右,但这一高增速不可持续,2022年可能会有所下降,所以6%的目标,不会引发对中国经济增长不稳定的误解。
“以上”二字体现底线意味。过去这一目标多为区间或约数目标,如2019年为“6%-6.5%”,2018年为“6.5%左右”。设立一个远低于各方实际预测值的底线目标,有利于引导不去刻意追求高增长,而是集中精力于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留下空间。
经济复苏势头将进一步保持,企业盈利动力强劲。
从本次报告来看,宏观政策略超预期,尤其是财政政策力度较大,对经济的呵护意图明显,将有效化解此前对经济的担忧,经济复苏的势头将进一步保持。
我们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比较坚韧,工业企业盈利仍然处于高位,PPI还在持续回升,将继续推动盈利增长,预计上市公司盈利将创下10年**水平,而货币政策也不存在大幅收紧的基础,可以说,A股牛市并未结束。随着疫情的恢复,海内外需求共振,重点关注受困于前期疫情的可选消费和周期等。
张智威:2021年是金融海啸以来难得的一年,政府完全没有保增长的压力。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六以上,超额完成没悬念。这使得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去处理一些过去多年累积下来的老大难问题。本周二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的讲话清晰地传递了政府对当前市场里泡沫风险的担心,并且也明确提出了今年利率将会有所上行。他的讲话和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一致的信息:关注增长的质量,关注系统性风险。
从这个大背景来看,未来几个月比较好的经济数据将为政府继续提供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去控制信贷规模,稳定宏观杠杆率。从宏观角度来看,当前政府推行控制泡沫风险的政策对资本市场短期不利,对长期有利。我们对短期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偏谨慎,但是对中长期前景比半年前更乐观了。
陆航:我们认为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之后,经济增长趋势也将逐渐修复;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出现。无论是GDP增长目标还算是其他等宏观政策信息,我们认为都还是在考虑到实际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困难而提出的,会给市场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宏观目标都已经反映出在疫情影响下的“非常态”经济政策即将回归正常,后续市场单纯依靠提升估值的可能性很低。
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 优化A股投资生态
中国基金报:市场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监管等,您如何解读?如何看待对A股市场的影响?
张智威:我觉得注册制的推进也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短期利空长期利好的一项改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宁愿为长远利益而容忍短期利益受损,比如去年年底的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设限的政策。这次两会的主题也是如此:把经济目标定得低一些,换取改革空间,争取长远发展。
陈家琳:世诚投资非常高兴看到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等内容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得到强调和强化。资本市场要有韧性、有活力,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这其中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又是整个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充分信息披露的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先行先试,并已顺利推广到创业板,在过去近两年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大量发行主体获得直接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二级市场投资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投资标的,世诚投资亦从中受益颇多。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了强化金融创新监管;这也在我们的预期之中。世诚投资的年度策略报告也是将监管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今年的挑战之一。但是,我们也积极地看到,强化监管正是为了更好地有序健康发展,并最终为我们投资人提供更可持续的投资机会。
张益驰:注册制及退市机制等改革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果,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了这些改革的持续推进。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来看,传统的银行业务大多需要抵押品,许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经济发展到了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阶段。只有管住上市公司的质量,畅通上市退市机制,才能起到繁荣市场、壮大市场功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A股投资标的数量变化会加快,优胜劣汰更加明显,市场分化成为常态。由于上市标的的丰富度提升,有了更好的上市公司进出监管制度,资金的进场投资意愿也会增加,但市场也对投资者的选股和定价能力有更高要求。
卢柏良:本届政府在推动注册制方面始终阳刚有力,积极作为,而且不断深化。注册制、新证券法、刑法修订一气呵成,使资本市场的各类主体的违法成本大大提高,市场基础建设大见成效,几年中A股的投资生态得到了重建,资本定价效率明显提高,资本市场与产业进化、居民财富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健康促进的阶段。
陆航:自从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注册制改革等市场改革举措就在稳步推进。上市与退市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是资本市场去伪存真长期走牛的基础因素。我们期待后续更多更好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从而带来更多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上市与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会大大提高选股的难度,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给专业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科伟:我们认为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有助于提升A股公司质量,加快国内资本市场向成熟市场转变,有助于让A股形成长牛慢牛格局,并且券商也将充当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充分受益资本市场改革。强化金融创新监管方面现在的趋势也很明确,现在监管层在注册制全面推行到各板块之前主要还是回归到监管职能,紧紧抓住金融企业的合规经营以及前瞻性经营,使得资本市场能够服务实体经济。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注册制改革的节奏未来会做一些把控,等大家都能理性的认知注册制之后,资本市场上市企业的质量就会持续改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的积累。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仍在稳步释放,注册制改革和完善退市机制,有望加强A股的血液流通和良信循环,也有望进一步吸引长期的资金流入A股,同时对实体经济形成一定的正反馈。强化金融创新监管,目的是抑制资本无需扩张,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积聚,也对中小企业形成一定的利好。整体而言,有利于A股中长期的风险偏好修复,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长线资金入市,对中长期经济基本面会有积极的正反馈。
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碳达峰、碳中和孕育长期机会
中国基金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汽车、家电消费,碳达峰、碳中和,5G网络等领域的建设,您如何解读?如何看待相关的投资机会?
张智威:我们看好这些领域。对新能源尤其看好,因为这是全球大势所趋,中美两国政府一起发力,新能源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有比较大的确定性。
方磊: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占比约85%左右,清洁能源占比较低,而且8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发电行业(接近50%)和工业(30%左右),为了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预计未来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增量的主力军。在这场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的革命中,将会孕育巨大的投资市场。
高碳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品(如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等)和中游制造业(黑色冶炼、造纸、化工制造等)。从细分行业看,钢铁、水泥、石化、电解铝等为国内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分别占我国社会碳排放总量18%、16%、6%、5%。所以为了控制碳排放,实施碳中和,这些高碳排放的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实际上经过过去10年,这类行业的供给侧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出清,行业集中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发布,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产品产量比2007年分别增加了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减少了24%、50%和37%。在推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判断这类周期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头部公司的溢价能力或更强。
碳中和有望带来近百万亿清洁能源的市场,要减少碳排放、增加非化能源消费占比,最直接的就是强化电力生产端的减碳,包括鼓励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预计2030年我国光伏渗透率将达到18%,到2050年渗透率达到23%;风能比重将有更大幅度提升,我国风能比重将由2018年的4%左右提升到2030年的29%,到2050年将达到51%。所以未来为了“碳中和”,大规模的投资将聚焦于光伏、风电、输电设施领域等。
陈家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很多热点领域。比如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并提出要扩大农村消费、汽车家电消费等,这为电商经济、快递经济等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级市场相关的投资机会将与之相呼应。在扩大内需方面,也强调了新基建投资,比如5G网络建设。这些“两新一重”投资更可持续、更有效率、更惠及民生,二级市场投资机会也会向纵深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也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二级市场对此已有所反应。而鉴于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更加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世诚投资相信二级投资机会也对应着更长的投资周期,包括部分静态的估值问题也能通过时间得以有效消化。
张益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首先说明了这些领域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如汽车、家电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碳达峰、碳中和、5G等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重要抓手。由于每个领域的发展阶段、产业格局的不同,寻找投资机会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一些偏成熟的领域如汽车家电,要结合行业自身的市场状态和周期规律,有更多的高频数据来跟踪比较,选择其中在成长和估值上有竞争优势的少数公司。在一些比较新的领域如碳中和,则要跟踪具体政策措施的要求,测算带来的增量机会和减量影响,选择最受益的企业。在一些发挥基础设施作用的领域,如5G,关注其外部性,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下游的应用端。
卢柏良:在新产业突破方面,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国产自主化、光伏风电等方面都迎来长期的发展机遇。从内部市场支撑、产业链完整有效配套、研发协同、上游资源布局、政策响应、政府重视和推动,可谓万事俱备,这种综合性优势放在全球看是相当突出的。
陆航:我们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会长期持续,所以我们一直关注能带来升级的需求: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投资机会。同时,消费升级也会不断推动更多更新更优质的产品进入市场,从政策层面鼓励创新鼓励技术升级 ,毫无疑问也会大大提升这些消费升级的速度,这从中也会有大量新的投资机会。
马科伟: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内生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就需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而汽车、家电消费都占据了重要的分量,《报告》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我们看好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承诺,《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内能够改善环境、倒逼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能够推动国际合作、争取外贸话语权、重塑国际竞争格局。我们认为这将会是一个孕育长期投资机会的领域,像环保、新能源等都将充分受益。至于5G网络建设,则为后期我国推动5G相关各项场景的实现奠定基础。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汽车、家电消费属于大件的可选消费,这与居民消费水平和居民消费升级密切相关,对比国际,中国相关领域的空间和潜力仍非常大,未来的方向是智能化、品质化、数字化。
碳达峰、碳中和,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这可能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产业发展,也是全球密切关注的议题和发力点。未来的主线是减少碳排放,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有下降,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发展,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
5G网络等建设,体现的是未来基建的方向是新老结合,为技术创新和扩散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建设。
养老、中美关系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政府工作报告还讲到养老、延迟退休、房价、住房、中美关系等多方面内容,请问您比较关注哪些?
张益驰: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会着眼一年的经济工作,也会涉及一些长期方向和大环境的描述,特别是今年还加入了对十四五规划的描述,这些是投资中的长期变量。长期变量对市场的影响不是短期剧烈的,但是会指明一些投资中的长期方向。如人口结构问题决定了医疗服务领域长期机会的确定性;住房政策的长期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避免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资金引流功能;中美关系我们也要作为一个长期变量来思考,这样对国内产业链的长期机会和风险会有更好的评估。
方磊:“创新”是**频词。报告提出,“依靠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2021年重要工作之一。在激励企业创新方面,报告**提出,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优惠方式,此举有助于激励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此外,报告重点强调“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也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再贷款再贴现成为主要支持工具,普惠定向降准存疑;二是定向引导信贷投放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预计央行后续将推出定向信贷支持工具。
卢柏良:近几年一直关注中美关系。可以说经过几年的磨擦,中美关系的本质已经完全明朗化,即中国产业升级与美国产业压制之间的矛盾是冲突的核心。这种冲突将是长期的、不可逆的,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道障碍,也是中国人民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关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中国应该与美国之外的其他经济体发展和巩固友好合作的互利关系。而这方面,我们政府去年包括签署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做得很好。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我们更关注养老和中美关系问题。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中国新生人口的下降幅度和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这不光降低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也对未来经济转型提出的更大的挑战。同时,人口问题会使得未来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中国的养老体系仍以第一支柱为主,第二、第三支柱,企业和私人的养老保险才刚刚起步。对于中美关系,过去半年有所缓减,同时拜登的上台市场预期其政策会相对友好,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逆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发生逆转,还是不能够掉以轻心。
陈家琳:世诚投资特别关注的是住房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韧性,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甚至还会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世诚投资很高兴看到政府将花大力气解决结构性问题,即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人口老龄化也比较强调,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世诚投资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未来十数年面对的**挑战之一,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包括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已是迫在眉睫。当然,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比如,“银发经济”将成为重要的投资主题。
马科伟:我们一直在关注国内的社保体系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养老、延迟退休并不是孤立的,现在“未富先老”问题已经开始在我国显现,自2019年9月10日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后,全面推开中央和地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但地方政府现在还缺少能够有效管理这些国有资本的机构和能力,亟需成立专业地方金控来管理地方国资划转的社保基金。至于房价、住房相关方面,一直在延续此前的政策,并且现在更加关注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陆航:这里面我们认为不要孤立的看某一个方面,而是更多的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无论是住房还是房价、亦或是中美关系等议题,其实都是希望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能有提升,而不是简单无效低端的重复建设或扩大再生产。那些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真正成为“中国制造、世界需求”的世界制造业巨头是我们不断关注的方向。
环保及制造业或有较好表现
中国基金报:A股进入“两会时间”,您如何看今年的两会政策?您认为两会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您比较看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的召开会对经济或股市有什么影响?
张益驰:总体上今年的两会政策体现了呵护经济恢复、注重发展质量、重视关键领域的特征。其中对于各项政策带来的影响和对应的投资机会上,我们比较重视的是各类制造业公司的投资机会。首先经济恢复的持续性会体现在企业盈利的改善上,服务于投资、消费、出口的制造业产品公司会受益,其次政策对发展质量、高端制造业、环保排放等领域的关注最终也会落实在制造业的变化上,一些传统制造业会加速优胜劣汰,在新能源等新型制造业领域也会迎来大发展,这些领域头部公司的竞争优势会得到放大。两会召开是市场情绪的一个短期关注点,但对经济或股市的更长期影响还需要依靠于基本面上点点滴滴的持续变化展开来推动。
卢柏良:去年突发疫情,为了稳定消费,减缓企业的收入冲击,稳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防止发生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除了提高赤字扩大财政扶持救助外,央行也纷纷大幅扩表,放量货币,供给充裕的流动性,以此稳住了和推升了股票、房市等风险资产,通过财富升水提升居民消费预期,保证消费的稳定。今年,随着疫苗接种的加快,经济复苏逐步趋向乐观,居民经常性收入有望恢复。兼之,低库存背景下推动的上游资源品的大幅涨价,通胀预期开始形成并且升温。对此,估计今年各国央行会陆续步中国央行之后启动危机刺激政策退出的程序,甚至不排除略微偏紧的倾向。所以,风险资产面临估值夯实的压力,这一点今年应该适当的注意。至于抱团股近期的下跌,无非是挤一挤阶段性泡沫,一些行业长期基本仍然坚定看好。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两会政策整体符合预期。今年两会大家的关注点在碳排放、碳中和上,这个产业趋势中长期比较确定,同时市场的预期也相对偏高。历史上,两会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偏好上,相对偏积极。但目前的大环境,国内的金融环境和预期较为平稳,而市场大幅波动,更多的受到海外宏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对偏中性。
陈家琳: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A股的“两会时间”。世诚投资会格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投资策略指引,而今年适逢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所以本次报告不单单是对2021年的指引,也是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生活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指引。结合刚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世诚投资认为相应投资机会层出不穷,包括内需消费、制造业投资、出口产业链、绿色经济、平安中国、科技自主自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相关领域。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国际环境仍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两会的胜利召开将鼓舞全社会同心协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局面,亦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的人气和情绪,给股市带来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
马科伟:今年的两会政策更加务实,也更加富有政策前瞻性,同时延续了此前的政策,我们认为两会的召开将会稳定住当前的股市,并且积极推进国内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坚定前行。两会带来的投资机会方面,我们继续看好券商、环保、化工和农业,其中券商业绩确定性强,并且受益注册制推进等金融市场改革,环保基本面持续改善,且符合国家碳中和的政策,农业和化工板块我们主要还是看好能够实现进口替代的细分领域。
陆航:短期我们可能市场可能会随着新的政策预期带来一些概念行业的短期行情。但这里面我认为还是应该回归到实际的业绩增长本身,在有业绩增长的基础之上,分析找寻行业或者公司真正的底层壁垒,才能长期找到战胜市场的办法。
警惕短期利空因素 各类风险整体可控
中国基金报: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能否谈谈目前市场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抱团股目前回调已超20%,如何看待?
张益驰:市场的近期调整主要在展现对一些利空因素的反应,包括来自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后对通胀和紧缩的担心、前期市场累计浮盈较多带来的回调压力。但利好因素的支撑也很充分:经济修复带来的企业盈利真实改善,内需和外需都有发展纵深;资金进入权益市场的方向仍在持续,短期的波动加大也是资金集中进场下的副产品;市场的悲观预期得到释放。
从历史规律来看,当前仍处在PPI的回升期,距离PPI见顶、再后续股市见顶,仍有较长一段时间。部分**成长股已普遍回调20%以上,我们测算从现金流折现模型来看,估值调整已经覆盖了1个点的贴现率上行,短期下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市场也并不缺少性价比好的公司,大量制造业公司估值仍较低,未来盈利增长将成为股价的**推动力。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机会:经济复苏是企业盈利增长的贝塔,中国企业在疫情后经济中的优势使其具有全球资产比较下的阿尔法,而短期情绪波动下的调整,提供了更好的买入价格。
方磊:2021全年来看,我们认为A股主要看盈利驱动,估值将有所压缩。随着通胀预期回升,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加剧,高估值板块将尤为承压,其中部分抱团股受此影响,连续调整数日,估值压力有所释放,但仅靠估值拉动的行情不再。只有业绩超预期,才能抵消估值的压缩。2021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上市公司盈利将明显改善,预计有望达到近10年**水平,这必然驱动市场利率的上升,挤压股市的估值提升空间,盈利驱动强劲、估值合理的板块更具投资性价比。对于高盈利板块而言,估值可能不会压缩。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利好因素为基本面稳中向好,盈利增长较为强劲;利空因素为海外通胀预期持续上行,美债、美元、美股大幅波动。抱团股回调幅度较大,主要是估值的大幅波动,基本面非常好且稳定。估值波动主要是过去享受了太多的流动性溢价,而目前通胀预期抬升,利率中枢有所上行,估值波动也在所难免,存在消化的需求和溢价的收敛。从中长期来看,这些优质龙头公司,仍然稀缺,基本面依然突出,可以以时间换空间。
陈家琳:虽然节后市场出现一定的回调,市场利好因素仍然十分明显,这包括流动性、基本面和估值。鉴于前述政策的“不急转弯”,宏观流动性无忧。微观流动性层面,基于资产配置理念的资金流入仍在持续,我们有理由继续保持乐观。基本面方面,宏观经济还在持续复苏的路上,且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亦非常值得期待。而经过前期调整,估值又回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对于通胀和利率上行,世诚投资认为该等风险总体可控,且近期的调整也已较充分地反映了这方面的不确定性。
机构重仓龙头股节后调整幅度大于主流指数。这里面有外部因素包括美债收益率上行等,但核心因素还是“内部矛盾”,即节前的急涨已经让股价跑在了基本面前面,有“透支”之嫌。经此调整,龙头股的性价正在重新显现,又迎来积极布局的机会。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相较于去年底的类似行情,本次龙头股的股价修复需要更长的时间,且会出现分化,即那些高景气度行业的高质量成长公司更有机会更早回到前期股价高点,为投资人带来持续的中长期机会。
马科伟:目前市场**的利好因素就是国内率先控制注疫情,抓住战略机遇期率先恢复了经济,同时政府坚定有序地执行既有政策,稳步推进经济转型。短期的利空因素需要关注的是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全年来看,我们认为一季度和四季度股票市场机会较好,二、三季度要注意市场风险,时间节点上要密切关注四月中旬和七月中旬,四月中旬要警惕社融数据会不会下降,以及一季报披露高峰点过后市场存在利好兑现的可能,七月中旬要警惕上半年数据出炉后会否引发货币政策大调整。
抱团股目前的回调主要是因为前期估值拔的太高太快,属于正常现象。我们看整个市场,虽然指数受抱团股下跌影响最近也出现了回调,但市场上个股的表现并没有指数那么差,我们此前看好的板块中,比如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环保、实现进口替代的化工和农业细分领域都有较好的表现。
张智威:短期我们对市场偏谨慎。除了货币政策收紧之外,基金发行的情况也值得关注。前期基金市场火热,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大规模入场,推高了市场的估值水平。最近的市场回调给基金市场降了温,未来一段时间新入场资金的规模一旦下降,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中长期来看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变得更加乐观了,因为政府采取的这些政策(例如控制宏观杠杆率)有利于中国经济长远高质量的发展,有助于控制系统性风险。
陆航:我们认为短期市场利空因素是流动性预期的调整,利好因素是我们还是能不断地找出一些持续带来较高业绩增长的有底层商业壁垒的公司。我们一直不认为有所谓的“抱团”行为,更多的还是大家能否分辨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真实投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去博弈股价短期涨跌幅作为投资价值的判断依据。股价波动永远都会是投资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我们认为还是要通过底层数据等一系列客观的东西来跟踪上市公司的盈利性是否仍在持续,业绩增长是否稳定,底层商业壁垒是否坚固,再结合估值来衡量未来的投资价值。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文章标题:有哪些私募基金(哪些私募基金投资城投债)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464373.html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6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