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区块链行业的朋友们来说,“一夜暴富”实在是一个太熟悉不过的词了。就好像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所说的一样,在弥漫着焦虑气氛的时代,只有这个目标才能平复很多人心中的狂躁,让他们静下心来朝着一个方向而努力。
事实上,很多从业者进入币圈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在之前做投资策略的线上分享时,为了吸引观众,笔者也曾经把这个词加入到题目当中,事实证明,传播效果奇佳无比。但问题在于,我们很可能都忽视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一夜暴富”之后,你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继续赚钱呢?是持续如此大手笔的进出、还是回归细水长流、亦或是分文不进,坐吃山空?
在正式开始论述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任何超出常理的能力,都是需要付出不同寻常的代价的,区块链行业也不例外。虽然业内很多实现一夜暴富的“大佬”在提及他们的“致富经”时,很多人都会告诉你这些财富是来源于自己辛苦炒币挖矿搬砖云云,然而结合现实的情况来看,此种方法所获得的收益率其实时常低于预期,至少很难让普通人达到财富自由的水平。原因包括币**几点:
一是本金有限。对于大多数买个苹果**版手机都要咬牙切齿思前想后的普通人来说,让他们猛然拿出一笔暂时用不到的现金作为投资数字货币的本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那些此前能够拿出几万十几万元钱扔到数字货币市场里不管的人,人家本来就不怎么缺钱,对其而言,炒币挖矿暴富与其说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蓄谋,实际上更像是无心插柳的神来之笔。拿笔者曾经遇到的一位矿圈老板来说,他在给人们讲自己挖矿创业的经历时,提到自己在熊市期间,一度惨到个人的银行卡里“只剩十几万元现金了”,说得在场的观众们面面相觑,因给网都心知肚明——十几万元对于人家来说兴许只是个看不上的零头,但对于小老百姓、尤其是那些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钱真心已经不少了。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之前,还在朋友圈看到了两个水滴筹的众筹项目,点进去一看,那些普通的家庭还在为了三五万的医疗款四处求人,对于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让他们拿出一笔款子扔到币市里谈何容易?
二是未能及时出货。对于一个生活富足、无欲无求的有钱人来说,扔到数字货币市场的几十万元,随便怎么折腾都没关系,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币市里那点钱所牵扯到的问题可大了去了。收益率上几倍的差距,往往就是生活质量的天差地别。举个例子,你在2018年1月8日(加密货币市值****)的时候,让一个人把其在市场里面的十几万元都取出来,他*是不情愿的,毕竟在人家看来,十几万元顶多能买个轿车,但如果再放大个十倍、变成一百十几万,那离自己梦寐以求的房子全款可能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所以这个时候让他们抽身撤退,对方是极度患得患失的。更何况,正如笔者在《想要创造历史,就别总拿过去的经验预测区块链》一文中第3部分所提出的:由于9**的存在,当时行业的很多声音认为,加密货币市场三四个月就能走一轮牛熊周期,如果拿住一年不放,翻他个十倍百倍不还是手到擒来的事?所以,虽然2017年币圈牛市的走势十分骇人,但很多参与者其实并没有吃尽这一波行情的红利,一度的“百倍千倍”也在随后的熊市中变成了“几倍十倍”,可以说实际收益率并不太高,至于所谓的“身家”和“市值”,亦只不过是某一个瞬间的理论收益而已。
有限的本金和触顶反弹的收益率,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在数字货币市场里的收益率虽然比较丰厚,但其实还远谈不上瞬间财富自由的地步,与其说是“一夜暴富”,不如说是(穷人)“一夜小富”、或者(富人)“一夜更富”。那么问题来了:那些真正实现资产指数级暴增、也就是“一夜暴富”的部分大佬,他们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事实上,除了炒币之外,还有一条非常重要、但却鲜为人知的途径,那就是参与与ICO相关的利益链条。
到底都知道,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堪称敛财最猛的生意之一,通过营造所谓的“刚需”、主力开发商们拿走了各个家庭前几十年的所有积蓄和后几十年的潜在收入。在某种程度上,ICO的搜刮力度跟房地产就有异曲同工之效,通过抓住人类的贪欲,它掠取了普通人能够调动得动的几乎所有现金。当投资者们倾其所有地将自己的财产争先恐后地扔到项目方的资金池里时,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很多区块链的项目会有这么多钱。所以,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很多大佬来说,ICO其实才是他们真正发家的原因,因为与需要不菲投入的数字货币投资相比,这才是真正以近乎为零的财务成本来获得大量财富的方式。
需要指出,参与ICO的产业链,并不仅仅指的是亲身上阵来发起融资,总体来看,“ICO=一夜暴富”的情形,主要是出现在其于2016和2017年刚刚抛头露面、整个过程存在非常多灰色操作空间的时候;而自2017年下半年起、随着ICO的事前操作流程与事后监管制度开始逐渐成熟,发起者所获得的资产已经不能再随意的装到自己兜里,ICO就此从当初的快速致富手段、变成了一个比较普通的创业融资工具,跟“一夜暴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个时候想要通过ICO来实现财务自由,就不能在一个项目上吊死了,而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也就是在每个项目上都捞一点,而“捞”的方式,则主要是通过收取集资总额的百分之几、来进行各种形式的信用站台(包括代投、喊单、当顾问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大佬即便是在熊市期间,依然表现得非常有钱,而这些资金除了自己在高点退出的一部分数字货币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通过站台ICO项目方来获得收益。
但是问题在于,正如笔者经常会反复唠叨的一句话所言:这世界上就没有让你两头能占便宜的好事。对于通过参与某些ICO利益链条一夜暴富的那些人来说尤为如此——在他们看来,只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使用权交给项目方、或是为相关的项目美言几句,轻轻松松就会有成百上千万元到账,世界上还有比这样的生意更为零成本的吗?殊不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给ICO做信用背书的成本其实是真切存在的,而且价值不菲,只不过它在千币齐发的狂欢时刻始终处于隐形状态、不为外界所知,直到市场下跌之后,才从阴影中显现出来,一把压在了当事人的身上,成为了他们的沉重负担,这就是区块链世界里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最重要的财富——声誉与信任。
相信很多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与投资者们最近半年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2018年初活跃在行业里的、那些“一夜暴富”的红人们,似乎一夜之间都在舆论场上销声匿迹了,从指点江山锐气毕露的激扬KOL,转瞬之间就成了绝口不提当年勇的佛系扫地僧,原先朋友圈一天发八条,现在八天发一条(还是三天可见)。整个过程毫不拖泥带水,颇符合区块链行业干净利落的气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严格来说,很多人其实本不想这样,毕竟在泛娱乐圈化的区块链领域,让出曝光率和行业话语权,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潜在收益的下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因为之前站台的ICO项目波及,导致自己的信用破产了。
按理来说,大佬给区块链新项目站台,并不一定就应该是被千夫所指的原罪,谁看到几个自己比较欣赏的团队,还不能精神上支持一下了?但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把站台这种事情当做了一种**裸的交易来做,也就是项目好不好我不是太管,只要不是看上去太不像样,给个几百上千万我都能替你宣传一下,这一下就把投资者们引到生死未卜的阴沟里去了。最终在一地鸡毛之余,也让外界对自己的信任土崩瓦解。需要指出,这种失信不是源自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而是整个行业战线上的全线崩溃——没有C端的个人再愿意投资与你相关的产品、也没有B端的机构再敢跟你进行合作,换句话讲,你从区块链行业获取收益的所有可能,几乎都已经被截断了。如此来看,不是这些人不想刷存在感,实在是各种主动或被动因素使然:脸皮薄的干脆不敢露面,至于脸皮厚的也没有人愿意待见他们。说的不好听点,他们已经被币圈和链圈在潜意识里“开除圈籍”了,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而这,就是很多一夜暴富者此前所未能预料到的成本所在——他们以自己的信用为成本,虽然在短期内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但与之如影随形的代价,就是他们可能会损失掉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从区块链行业获取收入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透支自己信任所换来的“一夜暴富”,真的是一种合适的赚钱策略吗?或者直白的说,以这种方式来一次性获得很多ICO资金、与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精力来稳妥地获得应得的劳动收入相比,哪种方式所获得的利润更高?
对于这个问题,在成本方面到底应该没有争议——前者所面临的成本必然要比后者更高(因为信用破产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值得研讨的实际上是在收益方面。其实这种事情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就知道,如果现在突然让你拿出一笔大额现金出来参加ICO,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能调动多少资金呢?在不把自己原有固定资产变现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其实可能根本没多少,反倒是细水长流的持续输出总量会更多,就好像在买房买车的时候,人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掏不出与之等量的现钞来付款的,只有通过“先贷款后还款”的模式,不断在未来出售自己的时间,才能积累起足额的资金。换句话说,“一夜暴富+未来颗粒无收”的组合,它在收益上很可能也是比不过“细水长流闷声发财”的模式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在某一个时间点所能拿出的钱,是比不上未来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所持续输出的资金的。
如此一来,我们便得出了这样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结论;那就是以自身信用为成本来“一夜暴富”的行为,不仅会承担很高的名誉风险成本,而且在总的经济收入上,可能也并不合算。在区块链行业这样一个震荡螺旋向上的领域尤为如此。其实关于这一点不用说的这么复杂,笔者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到底就都能明白:今天很多人都会嘲笑那些在2014和15年卷款跑路的币圈人,因为他们虽然爽了一时,却错过了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而获得的更大机遇。但回过头来一想,三五年之后的人们如果回头看今天的这些闹剧,何尝又不是如此?
表:两种收益模式的对比
在文章的**,笔者用一个类比来结束今天的这篇论述。经常看NBA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瞬间爆发”的情况,比如说单场得到六七十分、或是单个赛季连胜二三十场等等,老实说,如果NBA只是打这一场或是一个赛季的比赛,那这些人铁定就封神了,但问题是——竞技体育比赛是会持续贯穿一名运动员生涯整个时期的。所以,对于球员们来说,他们很多时候会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通过透支掉自己未来的力量和健康、来换取瞬间爆发的表现;要么通过稳定的状态和输出,来使得自己的竞技状态尽可能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区块链领域也是如此,在这个行业中,你可以选择牺牲掉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在短时间内聚拢大量的财富,进而成为昙花一现的行业明星,也可以选择珍惜自己的羽毛,保持自己的声望和别人的信任,让自己的收入缓慢稳定的上升,进而成为行业的寿星,而这个选择的关键,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你在区块链这个赛场中的规划,谈到是一场比赛、一个赛季,抑或是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460392.html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1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