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以农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主要方向,以信息+知识+智能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我国正进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的新阶段。农业数字化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了“土壤”
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有效结合,区块链可以打造出顺畅、可信、透明的农产品流通链,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供销和农业保险信贷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护航”
目前,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是区块链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区块链在农产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通常以大平台为主;区块链在农业金融领域的应用模式分为构建基于电子商务数据的区块链金融服务体系和区块链农业抵押贷款体系;区块链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实践通常基于追溯体系。
到2025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接近1.3万亿元。随着数字农业的万亿生产规模,区块链应用有望实现重要突破。”“区块链农业园区”将成为未来数字农业领域区块链应用的主流模式。
1、 数字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农业以农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信息+知识+智能设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发展数字农业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组织结构优化,大大提升农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1) 发展数字农业成为全球共识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世界上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数字农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相继推出了数字农业的相关发展规划,努力构建数字农业发展的先发优势。根据国际咨询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智能农业市场价值将达到683.89亿美元。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太地区,年复合增长率为14.12%。
表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数字农业发展规划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农业数字革命已经到来,01区块链安排》
(二)中国已进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的新阶段
一。国家战略支持数字农业发展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数字农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开展苹果、大豆、棉花、茶叶、油脂、橡胶6个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建设,批准建设13个数字农业试点县。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提到了农业和农村大数据的发展,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同年12月,农业部(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主要目标、具体措施和重点发展领域,并指出农业数据的转化将在未来5-10年内完成。农业和农村大数据的不断完善,为数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20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网安委办公室发布《数字农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数字化。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大力提高数字生产力,抓住机遇,成为农村数字农业的制高点。
2。数字农业发展的“土壤”正在形成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数字化转时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居世界前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8%。
同时,为发展数字农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接入率超过98%;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遥感学科组,而国家数字农业领域智能农业创新联盟已经建成;新的产业形态也正在形成,根据《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县域电子商务零售额为309616亿元,占全国网上零售额的29.12%,其中农产品网上零售额2693.1亿元。
(3) 农产品流通制约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转移到消费的全过程。一个顺畅、透明、可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农产品产业链长、生产去中心化,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产业链复杂,参与者众多。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需要经过种植/饲养、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批发商、加工商、仓储服务商、承运人、分销商和零售商,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这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复杂,流通时间长,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完全对称,流通效率低,进而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供销不平衡等问题,农村贷款难。
2、 “区块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区块链为数字农业发展“护航”
目前,农业已经成为国家鼓励的区块链应用的重点领域。据01区块链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7项“区块链+农业”相关政策。
作为数字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农业数字水平的不断提高为BBLAST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BBLAST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不篡改、可追溯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融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供销等问题,农业保险信贷等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数字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表2 2020年国家“区块链+农业”相关政策
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出01区块链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重视。果蔬、鸡、鸭、鱼、肉的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田间到舌尖,农产品经历了种植/饲养、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有毒大米、农药残留等问题频频出现。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
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源头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2016年6月,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但传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农产品需要经过从生产到消费的多个环节。数据壁垒往往存在于农产品数据、生产者数据、供应商数据、加工业数据、物流信息等不同环节,无法有效共享,整个农产品产业链也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也就是说,消费者很难掌握农药、生产者使用的化肥、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等信息。
二是传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一个中心化的体系,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依赖于一个组织或企业。2017年6月,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投入运行。但是,由于试点的方式,该平台在一些重点品种、大企业和特定地区推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仍保持着按行业、按地区可追溯的现状。即不同行业或地区采用不同的中心化追溯体系。这将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追溯体系的中心化,一旦体系存在漏洞,农产品相关数据可能面临被篡改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追溯体系模式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制度壁垒,这使得数据共享变得困难。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不篡改和可追溯性的特点。以农作物为例,通过对种植过程、加工过程、储存过程、运输过程、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连锁存储,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到消费全链条的透明监管,一旦相关数据上链,很难篡夺,进一步保证了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消费者通过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识别标志,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核心信息,如农产品产地、施肥与用药、化学成分等,从而建立对农产品的信任。同时,在基于区块链的追溯体系中,监管部门作为节点参与,因为每一条链的数据都是由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数字签名,并附有时间戳,一旦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监管部门可以将责任追溯到相关主体。
此外,通过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区块链构建了统一的规则体系,打破了经济实体之间的系统壁垒,使经济实体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数据连接,有利于加快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图1传统农产品追溯系统与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比较
来源:01区块链
(2)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实现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供需透明
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农产品生产前、生产后三个阶段,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参与者包括农业生产者(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企业、经销商(批发市场、大批发商)、零售商(超市、农贸市场等)、监管机构和消费者。这些参与者参与了前生产、生产和后生产三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了参与者产生的业务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者、分销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连锁网络。
图2农产品供应链流程图
来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01区块链
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来看,一方面,整个供应链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通常都有自己的子环节,这些子环节又长又复杂;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者很多。具体来说,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产销失衡。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漫长而复杂,各种信息都保存在不同的环节。因为参与者之间有简单的业务关系,所以他们之间没有信任关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确保信息安全,所有参与者通常都不愿共享信息。因此,农业生产者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合理生产,经销商也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采购。他们通常是根据个人主观意愿进行生产和购买,造成生产、供销不平衡。
其次,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低效运行。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有许多环节和参与者,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流程合作。但是,由于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他们之间产生的业务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不能可靠地传递,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成本较高,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产销平衡,而且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首先,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录存储的特点,将农业生产者(农户、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分销商(批发市场、大批发商)、零售商(超市、农贸市场等)联系起来,农产品消费品供应链的监管者和参与者。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数据都由各参与方参与,通过共同验证和维护主体,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透明化,可以有效解决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参与方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分销和销售,保证生产、供销平衡。
其次,在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非对称加密技术和时间戳技术保证了交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唯一性。每个参与者基于可信数据在他们之间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智能合约,双方的承诺可以自动执行。具体来说,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可以实现业务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可信循环。同时,当交易双方达成共识时,可以触发合同的自动执行,这将大大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成本。
(3) 农村金融:缓解农村贷款困难
当前,农村基本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覆盖形式不断创新。然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融资难仍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一矛盾依然存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2020年一季度贷款投资统计报告》,2020年一季度末,农民生产经营贷款余额仅占贷款余额的3.46%。
由于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农村借款人主要以林木林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等资源或资产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造成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贷前信息采集成本高;二是贷中抵押物流转难以实时监控;三是贷后持续跟踪管理难度大、风险高。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利用农权作为贷款抵押的过程涉及银行、林业、土地等不同主体。但银行、林业、土地等农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信任关系,农权信息属于敏感信息,参与者一般不共享相关信息,而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字母式的利益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对农户进行风险评估和贷款意愿较低。此外,由于农权资源数字化难度大,形成了数字资产,实现了参与者之间的转移。因此,为了保障农权信息的安全,不同地区或机构往往需要建立多个农权抵押业务系统,这就导致了部署成本高、协调难度大、银行实时监控困难等问题。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切实抓好推动农村金融领域新技术应用推广,积极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高农业信贷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处置水平。
区块链将信任从“人”转化为“技术”,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以“机器信任”为基础。因此,区块链建立了“不需要任何可信任的第三方”的信任机制,解决了银行、林业、土地等农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区块链加密算法、多方安全计算等隐私加密和隐私计算技术也可以解决数据共享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同时,区块链可以实现林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等资源或资产的数字化,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可信流转。作为参与节点之一,银行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4) 农业保险:使灾害评估更加合理,理赔更加高效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农业保险。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保监会、林草局于2019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具有完善的功能、规范的运作和完备的基础,适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符合农民风险保障的需要,并以中央和地方分工的责任将基本完成保险制度。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还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灾情评估方法不合理、理赔时间长等问题,导致农业保险的赔偿效果大大降低。
在传统的农业保险中,农民投保后,保险公司将不再与农民联系,直到保险事故发生,被保险人才申请赔偿。以农牧业为例,由于保险公司没有对整个养殖过程进行监管,通常很难确定事故的具体环节和相关事故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区块链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录和存储、非对称加密和可追溯性等特点,保证养殖数据的透明性和真实性,并对每个养殖环节的数据进行追溯,有助于保险公司掌握真实的灾害数据,合理评估灾害损失。
同时,使用智能合约也可以使农业保险理赔更加智能化。一旦灾害原因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系统将制动智能理赔合同,可以大大缩短理赔时间,提高理赔效率。
3、 “区块链+数字农业”实践:构建可信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链
(1) 区块链+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第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农业场景,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场景。目前,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巨头以及以利益链技术、智贵技术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开展了区块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领域的应用。他们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录存储、不篡改、可追溯等特点,防范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假冒伪劣商品。
在这一领域,技术提供商通常选择“自上而下”的合作模式,即通过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由政府共同推动区块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领域的应用。
案例分析:蚂蚁区块链为武昌米业打造“区块链身份证”
武昌稻谷是我国地理标志的产物。打着“武昌大米”的旗号,卖假大米、掺假假大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武昌大米掺假销售问题,黑龙江省武昌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菜鸟、阿里云、蚂蚁金融等合作。武昌米业引进蚂蚁金融服务区块链追溯技术,为武昌米业打造了独特的“区块链身份证”
用户扫描支付宝扫描武昌米业**连锁身份证,可以看到从种植现场、种子信息、施肥到物流的详细追溯记录。而且,源头质量监控由武昌市质检部门负责,“一检一码”,有效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利用物联网技术识别“一物一码”,然后在区块链上记录水稻从种植到消费的全过程信息,确保商品的唯一性。同时,从种植到销售,每个环节的参与者(武昌大米生产商、武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菜鸟物流、天猫等)都以自己的身份(私钥)将信息签名写入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身份不可否认。消费者或监管机构可以从区块链上查询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一物一码”**的可追溯性。
图3蚂蚁追溯链技术框架
来源:蚂蚁金融科技网站
(2) 区块链+农产品供应链:以大平台为主
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链条长、环节复杂、参与者多的特点。将区块链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提是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参与者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目前,区块链在农产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主要由大平台主导。阿里巴巴、华为以及以中国农业网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都在进行相关的探索。
案例分析:由中农网
茧丝产业上游生产者规模小且去中心化,整个茧丝供应链长,供应链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低,不仅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在实际交易中,存在着通常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人为违约。
图4茧丝全产业供应链
号
来源:中农区块链服务平台白皮书
中农网是一个面向农产品的B2B垂直电子商务平台。为了解决茧丝绸行业的痛点,中农网推出“区块链+茧丝全产业供应链平台”,覆盖订单下架、生产、加工、仓储、结算、出口等茧丝全产业链。,解决各环节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实现了产销平衡,而且提高了整个茧丝绸行业各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可以减少违约的发生。
(3) 区块链+农村金融:银行主导的实践
在“区块链+农村金融”领域,银行是主要参与者,其相关实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构建基于电子商务数据的区块链金融服务体系。将区块链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相结合,在充分挖矿和利用中国农业银行农业电子商务数据的基础上,为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融资服务;另一个是区块链农业抵押贷款系统。本行通过与林业、土地等农业主管部门合作,利用区块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案例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贵阳市中心支行“贵州区块链农业抵押贷款体系”
该系统是在中国人民银行贵阳市中心支行的领导下开发的,部署在贵州省金融人身上。各金融机构均已接入金融城域网,农权主管部门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发的小微接入平台,通过VPN实现系统的中心化接入。
农业抵押贷款申请的每个联盟链由三类账簿节点组成。人民银行节点负责联盟链管理,统计监控各类农业抵押贷款业务数据,商业银行负责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农业抵押贷款业务和维护分布式账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行业负责产权审核、产权状况管理等经营维护点布帐。参与节点之间根据业务规则自动实现产权确认、产权抵押、农业产权资产变更等关键流程,并在相应的账簿节点同步更新相关数据。数据实时生效,保证交易过程可追溯,数据不可篡改,信息透明,有效防止多重抵押。
(4) 区块链+农业保险:基于追溯系统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在农业保险领域开展了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具体应用模式是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起来,根据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构建覆盖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追溯体系。
案例分析:安华农业保险推出的区块链种鸭保险
安化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化农业保险”)是国家农业保险公司。安化农业保险推出的商业区块链种鸭保险,以“区块链+农业保险”的模式,解决了家禽养殖保险承保难、调查难、理赔难等行业痛点。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活鸭规模大,缺乏有效的鉴别,难以准确量化保量,鸭的生长周期短。从喂食到屠宰只有45天。信息传输容易滞后,难以实时掌握。工作人员需要多次调查,这使得保险机构的理赔成本过高,理赔周期较长。
安华农业保险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养殖全过程,参与区块链保险业务的龙头企业、农户、保险公司等在区块链系统上拥有自己的经营权。被保险人的实时死亡数量将记录在区块链数据库中。实时死亡数量由参与区块链保险业务的实体共同维护和验证,保证了实时死亡数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智能合约实现了损害赔偿的自动结算。一旦家禽死亡原因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数据库会自动触发智能结算合同,大大缩短了整个结算周期。
图5:区块链+水产保险理赔流程
来源:安化农业保险公司官网01区块链
4、 “区块链+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应用于数字农业领域,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1) 农业数字化水平低,区块链发展“土壤”不足
数字化是区块链发展的前提。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记录方式,但只有数据记录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农业数字化发展滞后,发展过程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2019-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相关数据,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在农产品增加值中的比重仅为7.3%。
一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薄弱。目前,中国的农业形势仍然是一个“大国小农”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小农户数量占农业主营业务的98%以上。小农经营模式导致农业产业链去中心化、集约度低,导致数据资源去中心化,数据采集能力弱。我国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农业农村大数据和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而农民受知识水平和接受新事物水平的限制。总体而言,新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速度。
二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落后。区块链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应用通常需要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相关技术研发滞后。由于缺乏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农业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差,效果有限。
(2) 区块链技术发展不成熟,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在数据存储容量、通用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目前区块链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应用规模,整体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区块链网络中,参与节点众多,每个节点都有记账权。所有的交易结果和支付记录都要同步到整个网络的节点上,这样不仅消耗了更高的计算资源和更多的时间,而且会导致大量的冗余数据备份和更多的存储空间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系统对数据存储规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种趋势在处理几何倍数增长的企业数据时会更加明显。
此外,区块链还需要适应应用过程中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实现跨企业业务链的数据共享。目前,大多数区块链系统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编程语言、共识机制和隐私措施,难以满足“跨链”的要求,难以适应不同的场景。
(3) “区块链+数字农业”领域复合人才缺乏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一些大学生开始返乡创业,但大部分农商专业仍然是年龄较大、知识水平有限的群体。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对区块链等数字新技术的理解更是有限。因此,要实现数字农业领域区块链的发展,专业人才储备是关键。
目前区块链技术门槛高,人才短缺,特别是懂区块链技术、热爱农业的复合人才。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区块链+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5、 未来展望
虽然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都存在不足,但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未来,随着农业数字化的深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规模和应用场景将逐步扩大,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改变。
(1) 2025年,区块链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应用规模将实现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生产去中心化、产销分离、产业链长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区块链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区块链技术自然满足了去中心化农业开发生产和众多参与者的需求。产业链越复杂,涉及领域越多,区块链的作用就越大。目前制约区块链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
然而,数字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2019-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望从2018年的7.3%提高到1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中国农业增加值为64.73万亿元。假设2013-2018年农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为4.1%,2025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将达到857.6万亿元,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3万亿元。随着数字农业的万亿生产规模,区块链应用有望实现重要突破。
(2) 建设“区块链农业园区”将成为“区块链+数字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目前,“大农村小农户”是我国的农业形势。农业产业链长、生产经营去中心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导致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去中心化。农业数据的有效整合难以实现,数字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困难。建设产销一体化的数字农业园区,实现从生产、管理到物流、销售全环节的数字化升级,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相关实践陆续开展,阿里巴巴的“赫马村”落户上海、广东等地,华为的智能农场也开始在青岛实践。
数字农业园区的发展将为区块链的实际应用提供“沃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保障数字农业园区整个产业链的健康高效运行,大大提高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效率,实现整个环节各个环节的高效合作。同时,可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公开透明,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追溯。”“区块链农业园区”将成为未来数字农业领域区块链应用的主流模式。
(3) 农村治理与农村产权交易将成为重要的应用场景
农村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保障,对推动区块链与数字农业的融合具有更大的作用。目前,数据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村治理的发展。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资料的保管和归档意识,忽视了历史资料的长期保存。随着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农村逐步实现信息发布、群众信息采集、讨论咨询、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的在线运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存储,共享和分发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消除农村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治理效率。
此外,农村产权交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循环,加快农村要素和资源的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产权交易电子合同的签订和交存,可以确保签约主体身份真实有效,签约时间客观真实。未来,农村产权交易也将成为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文章标题:区块链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探索报告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42321.html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08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