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创新应用中的应用范围最广。
在近年来银行业兴起的金融技术浪潮中,金融技术创新与应用监管是银行金融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方面。通过监管沙箱的形式,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对技术应用进行“测试”。
2019年12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这是北京的第一个试点。自2020年以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多次扩大到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成都、广州等九个地区。
2021年6月以来,山东、甘肃、湖北、贵州、大连、新疆、山西、广西、陕西、安徽、福建、河南、辽宁等地先后开始征集地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申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迅速向更多地区推广。
目前,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已在上述区域进行了多批次宣传,共有132项创新应用,其中银行创新应用124项,银行参与率93.94%。可以说,银行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主力军。
0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最为广泛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创新应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一方面,在在线环境下,数据对业务活动的重要性不需要重复,数据利用率足够,使机器能够完成各种活动,无疑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对成熟,登陆应用更加现实。
然后是安全相关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安全相关技术是指支付代币化、tee、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等。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机构确保支付、认证、信息传输和其他活动的安全。毕竟,安全是金融行为最基本的生命线;区块链技术符合金融活动的本质。特别是在数据时代,在海量大数据的祝福下,信用金融的应用更加广泛。相对而言,信用判断错误的影响更为广泛,区块链可以提供信用“凭证”。
生物特征识别、云计算、物联网、开放银行、分布式技术、5g和其他技术在创新应用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另一方面,一些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与场景的融合需要更多的探索。
02
B端和安全是主要领域
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中小微企业融资”出现频率很高,这可以解释监管沙箱项目在服务客户和服务领域的偏向: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中小微企业通过技术应用。
这与工业痛点、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中小企业和微企业的融资既昂贵又困难。大数据等金融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今年的环境中,新冠病毒-19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差(根据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收集的995家中小企业的数据),85.01%的企业无法维持3个月的现金流,且就业稳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中小微企业占所有大企业法人实体的99.8%,其员工占所有企业员工的79.4%)。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业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符合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
其次是“风险控制”。对于银行服务而言,安全是必须遵守的底线;对于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从业务实施的方向来看,风控业务为各种银行服务提供安全支持,不针对特定的服务客户和业务领域。
随后,也出现了针对多种服务场景或领域的创新应用,如“供应链金融”、“支付”、“智能银行”和“移动金融”。可以说,监管沙箱项目在关注某些方面的同时,也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尝试将技术应用到多个业务领域。
从各种创新应用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安全性”并不指向特定的业务领域。在具体应用领域中,b端服务最多,其次是安全服务,其次是在线渠道、支付和农村金融等特定领域的服务。
03
已经测试了四个应用程序
9月28日,三个创新应用程序在北京和一个在深圳进行了测试。
在北京测试的三个创新应用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基于物联网的商品可追溯性认证管理和供应链金融”(北京第一批)、中国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工业金融服务”(北京第二批)和百信银行的“爱银内部产品”(北京第一批)。
深圳市作为“百家银行征信普惠服务”(深圳市第一批)完成了该测试的创新应用。
这表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上对创新应用的理论原、技术选择和商业模式进行全链实践检验,能够满足金融科技创新的安全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保留试错空间的前提下,给技术以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有效保证安全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平衡,提高金融科技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的要求,创新应用测试机构应申请完成测试,综合评估完成后可推广应用。测试和评估主要包括创新价值、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业务连续性保障、法律合规性、交易安全、数据安全、风险防控(风险控制措施、补偿措施、应急处置、退出机制)等,通过自测和自评,外部安全评估、第三方审计、专家论证等评估方法,全面评估创新应用是否严格履行创新应用声明中的相关承诺,造福人民和企业,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是否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根据这些标准,未来可能会大规模测试和推广更多创新应用。这也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目的。经过小规模的试错筛选和“实验”,将技术应用到具体的金融场景中,提高技术对金融业的支持水平。
更具体地说,已经实施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有哪些特点?以下将从每个应用所涉及的创新技术、应用领域和企业参与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04
建行与建行金科联手3次
从企业参与模式来看,银行创新应用只有54种。其中,只有一个创新应用是两家银行(中国银行和伟中银行)的合作参与,其余的由一家银行单独应用。
在36项银行与科技企业合作创新应用中,有6项是银行与其金融科技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应用。根据公示时间,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与建行金科应用的‘信用联盟链’风险信息协同分享产品”;兴业银行、工业数字基金应用的“融资担保”中小微企业票据流通支持产品;“中国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工行科技应用的搬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建行金科应用“基于大数据风险控制的资金管理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建行金科应用“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和中国银行金科的申请是银行与其金融科技子公司合作的典案例。其中,建行与建行金科合作最多,可以说是银行与金融科技子公司合作最密切的一个例子。
银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主要包括银行与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征信机构、物流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
其他主要是指保险机构、支付机构、征信企业、科技企业在没有银行参与的情况下参与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
目前,在上述公布的创新应用程序中,许多已完成注册并向用户提供服务。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处于本行科技布局的前沿。经过小规模的“实验”,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特定的金融场景。此外,本行还强调从信息技术顶层规划、组织架构、科技人才、科技研发、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加大科技实力的综合布局。
移动支付网络发布的《2021年银行金融技术应用研究报告》从利润、资产质量、渠道布局、收入结构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几家银行的业绩,分析了不同银行业务业绩的异同,并结合银行的具体情况,分析银行业务数据背后的业务战略、市场环境等值得关注的方面。
从科技顶层规划、组织结构、科技投入、技术应用、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具体业务的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本行金融科技布局的具体情况,以及技术人才的**,从而帮助金融科技从业人员系统了解相关情况,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文章标题:132家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监管分析:银行参与率超过90%,重点关注B端和安全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326521.html
更新时间:2021年10月18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