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科技企业进入金融服务业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这一趋势在中国最为显著。两家大科技公司已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在支付服务领域。本文研究了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因素以及中国的经验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区,并得出了一些经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技术研究所(WeCIDID:RUC)FiTeN技术汇编了该报告的核心部分。
摘要
近十年来,科技企业进入金融服务业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这一趋势在中国最为显著。两家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已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在支付服务领域。本文研究了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因素以及中国的经验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区,并得出以下经验。
首先,与互联网行业的情况类似,建立和保持庞大的用户群非常重要,这是大科技公司进军金融业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这些大科技公司可以被公众视为“偶然的金融家”,而不是“激进的入侵者”。
其次,这些公司在提供高风险金融服务时非常谨慎,因为投资损失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第三,中国政府早期的宽松监管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因素,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不过,这种宽松的监管也有一定的限度,可以防止大科技企业受到不合理增长、违规销售金融产品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第四,初始条件和政府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大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廉价手机的供应以及政府对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这些条件和措施可能不容易**到其他地区。
**,大科技公司的海外业务扩张可能需要国家和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以不断跟踪新出现的风险。
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网民数量几乎翻了两番,到2020年超过9亿,在庞大用户群的支持下,一些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中国企业,如今已跻身全球**的科技企业之列。两个典的例子是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市值约5000亿美元(如图1所示)。最初,两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基于发达经济体**提出的概念发展起来的,比如阿里巴巴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腾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他们的业务范围迅速而广泛地扩展到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领域。阿里巴巴集团的金融子公司Ant集团于2020年8月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筹集了约300亿美元的资金。公司潜在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的金融集团。
图1大科技公司和金融集团的市场价值
科技企业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对央行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这些新兴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服务成本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它们还可以通过向广大受众提供支付和资产管理服务,并向没有信贷记录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从而提高金融包容性。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因为它们往往没有得到“适当”的监管,而且现有的金融法规对它们的新产品已经过时。因此,政府必须在提高金融创新效率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本文研究了影响阿里巴巴和腾讯向金融业扩张的因素。这两家公司的崛起,主要体现了它们充分利用“网络外部性”的能力。考虑到网络外部性,当用户加入时,选择公司产品的用户价值将受到正向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网络外部性的重要概念及其对推动两大科技公司进入金融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他们从提供支付服务开始,然后涉足其他领域,包括资产管理、小额信贷、银行和保险。
此外,大科技公司在运营核心业务和金融业务时,会收集和分析大量、多样的数据,通过向金融和非金融客户提供云计算和信用评分信息,实现数据服务的货币化。在记录这一演变过程的同时,本文还着重探讨了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法律法规在支持企业成长、防范企业引发的金融稳定风险方面的作用。**,本文总结了中国的经验,可供其他经济体借鉴。
结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蚂蚁金融服务的迅速扩张和腾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迅猛发展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现象。这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提高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效率,以及金融包容性。一系列的初始条件(其中一些是中国独有的)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中国有14亿人口,这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第二,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大量中等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一些以前不发达的金融服务(如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的旺盛需求。第三,中国政府通过发展现代数字基础设施和推进移动信号覆盖全国的长远规划,推动了高速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
在扩张初期,大科技公司可以被看作是“偶然的融资者”。与互联网行业的情况类似,企业一旦获得了庞大的安装用户群,就会形成赢家通吃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阿里巴巴和腾讯最初从核心业务拓展到支付服务,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权。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两家公司在提供高风险金融服务时也持谨慎态度。因为在公司脆弱的阶段,失去投资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当新发展的金融服务比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更强时,大科技公司可能会成为激进的入侵者,与现有的金融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将给其客户和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当出现不合理增长的迹象时,监管者必须在宽松监管和严格监管之间取得平衡。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为监管部门服务。例如,严格的资本流动性监管可以抑制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防止其对整个行业和其他行业构成重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样,关于杠杆限制和资产负债表处理的规定也限制了通过证券化融资的小额信贷的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密切关注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在推出新产品时,一些公司利用现有法规的一些灰色地带来谋求更高的利润,有些活动可能需要制定新的法规来防范新出现的风险。
除了竞争,大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也给监管机构带来了挑战。大科技公司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就是一个典的例子。一般来说,这些新服务需要强大的计算技术和足够的IT投资。在订购这些服务时,银行可以利用高性能的计算和数据收集速度,大大改善对客户的服务。然而,金融机构对少数云计算提供商的日益依赖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的风险。
尽管大科技企业通过创新支付服务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大科技公司的电子钱包里有大客户的游资,有足够的市场力量影响银行的批发融资价格。大科技公司与央行监管之外的许多银行之间的巨额交易可能被犯罪分子视为洗钱的机会。引入新的清算系统,迫使支付运营商将客户的浮动资金存入央行,可能会缓解这些担忧。但这可能是央行章程所不允许的,否则它可能会在其他司法管辖区面临强烈的政治反对。
**,大科技公司大规模参与跨境转移支付服务的发展前景将需要各国央行的特别关注和联合协调。目前,我国普遍的做法是大科技企业在国外寻找相应的**机构来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在某些情况下,金融科技公司将负责处理货币兑换,而对这些交易的监管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发生欺诈,谁将负责解决问题?此外,当一家大科技公司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支付行业的主导力量时,这是否会引起全球监管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数据越来越成为有价值的商品,当所有交易都通过相对封闭的支付渠道结算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文章标题:货币、技术和银行业:中国这些方面的发展能给其他国家带去什么样的经验?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304915.html
更新时间:2021年07月27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