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李国权:全球化视野下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与发展方向

李国权:全球化视野下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与发展方向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总结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全球化的角度阐述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和**实践。同时,对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亚洲国家应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巩固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imf将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带来的全球危机定义为“大封锁”(大封锁)。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受到这**行病的严重影响。我们发现,受疫情影响,国家纪律性强的国家和地区,防疫措施落实较好,防疫工作成效显著;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在流行期对经济影响较小,经济恢复较快。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在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新加坡等防疫成绩显著的国家,一方面积极抗击疫情,另一方面努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确保重大创新政策落实。这**行病极大地促进了新加坡数字经济的发展。疫情期间,中新两国主要经济部门互动频繁,特别是在数字货币等数字经济领域。今后,两国可以继续加强在数字金融、央行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合作,比如从零售支付业务做起,并将成功经验**到东盟国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2020年,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显示,超过80%的成员国正在研究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其中,柬埔寨和巴哈马已发行零售央行数字货币,乌克兰、乌拉圭和厄瓜多尔已基本完成测试,中国、新加坡等6个国家已进入**验证和测试阶段。

然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要求各国明确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属性,并考虑相应的支付体系安排。目前,亚洲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欧洲各国也在积极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历史与现状

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瑞典央行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央行。自1668年以来,它一直在管理瑞典的货币体系。荷兰的Wielank为现代中央银行模式奠定了基础。现代中央银行的关键作用是为包括零售和批发在内的金融体系提供无风险的货币和安全的支付方式。虽然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货币并不长,但通过不同的支付方式,法定货币已经从简单的现金和纸币发展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很难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给出准确或广泛接受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其定义为“一个管辖区内的中央银行或货币监管机构发行的**货币的数字表示”;欧洲央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通过电子形式管理、公众通过电子形式使用的中央银行货币”;欧洲央行国际结算认为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准备金或结算账户余额的中央银行”的数字形式的银行货币。

在传统的中心化信托体系中,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第三方信托来创造货币,以确保在这种高度复杂的支付体系中获得超额利润。这将导致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竞争,与“无风险、安全”的初衷背道而驰。数字货币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改善传统支付体系的新机遇。批发支付系统与零售支付系统的分离必将被改写。许多央行管理者和学者建议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来设计和构建央行数字货币及其支付系统。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可以理解为中央银行或货币监管机构发行的一种数字代币,与法定货币具有同等地位。

央行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区别在于,用户可以直接存储央行货币的价值,并将价值转移给想要支付的第三方,从而摆脱原有支付体系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媒”。

由此可见,央行的数字货币可以提高支付效率,支持支付创新,满足数字经济下未来的支付需求,提高央行货币的可用性和便利性。也就是说,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不仅可以减少现金流,还可以解决现金短缺的问题,充当更好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构建更具弹性和抗风险的支付体系。

各国积极研究和试验央行数字货币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要避开天平等稳定币的挑战。Facebook及其子品牌社交媒体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用户。一旦用户接受了Libra币,它很可能会在全球迅速扩张。它可能再次主宰西方社交媒体。在数字货币领域,它将“扬长避短”,甚至大大削弱一些国家央行的地位。这也使得央行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示范和发展。

然而,并不是所有央行的数字货币都会采用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技术,使用这种新兴技术的优缺点仍存在争议。新加坡的Ubin项目旨在推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批发业务。主要针对银行间和国家间清算业务。目前已进入第五阶段实验,并与加拿大等国进行了验证实验。数字新加坡元的本质是一种有凭证的政府证券,可用于批发业务的支付和价值存储。它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点对点支付,无需银行作为中间人。中国正在测试的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而是借鉴比特币的uxto(未使用交易输出)核算方法。目前,数字人民币主要以零售业务为主,以满足个人和商业支付的需求。它还可以实现线下点对点支付,与现金的功能完全相同。

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支付体系和国际结算体系不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及其支付体系的设计非常多样化。泰国、柬埔寨、日本、香港和加拿大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设计他们的数字货币。不同的设计会带来不同的效益,当然也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其影响还不完全清楚,需要学者和业界进一步研究。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央行的数字货币可以进行类似于实物现金的线下交易;它允许通过电子钱包进行价值转移;它不需要账户,也不需要连接到任何金融机构,也不需要连接到任何借记卡或信用卡;它确保并提高了效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不需要通过清算所或信用卡实时结算系统进行结算,同时维护货币**;确保目前未纳入国民账户统计的经济活动记录更加准确;抵御其他非**加密货币对法定货币体系的冲击,避免削弱财政政策的影响;实现更好的税收征管;降低实物纸币和硬币的制造和流通成本;提高实时结算系统的效率;为了更好地保护隐私和管理匿名性,以防止洗钱、恐怖融资、逃税和其他犯罪活动;利用数字或智能合同降低信任成本;实现包容性,为传统经济中得不到金融服务或者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众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数字货币:欧洲和亚洲的不同观点和实践

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注重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虽然现金使用量的减少会促进欧洲电子支付的发展,但现有的法规、法定货币制度和支付渠道会影响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的创新。同时,欧洲的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也比较完善。因此,改革这一体制,需要思想上的一次大飞跃。

尽管英国央行(bankofengland)就2017年引入央行数字货币的前景展开了全球讨论,但直到2019年,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才“敢为天下先”。瑞士已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在保证对传统支付领域无重大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区块链系统制定了支付标准,在严格反洗钱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块链支付机制,率先发放了两张加密货币银行牌照。这两家加密银行sygnum和Seba可以提供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服务。其中,加密数字货币的私钥管理是主要服务之一,这就需要开发一套新的加密合规管理流程。随着算法和加密治理的发展,这种“银行”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实现了用户和加密银行之间的去中心化数据交换。虽然不能完全实现分布式信任,但在加密货币领域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实体来提供私钥管理的信任服务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它虽然还没有颠覆性,但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意识到“信托转移”的创新潜力,但仅将传统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以与技术无关的方式应用于新加密货币领域的金融活动。它不允许加密货币银行绕过现有的监管框架,特别强调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由于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技术固有的匿名性会增加此类风险,因此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加密货币相关金融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关于金融服务的指导。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监管的机构只能向其客户的外部钱包发送加密货币或其他通行证。必须首先验证外部钱包的身份,并且他们只能从经过身份验证的外部钱包接收加密货币或其他通行证。这两家加密银行也只为机构和专业客户提供服务。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但它仍然被认为是欧洲数字经济和数字支付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令许多观察家感到意外的是,亚洲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汇编、技术创新和应用实验等方面,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支付的发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为全球最早关注数字货币未来发展前景的央行之一,并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起并推出开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家。美林、瑞士信贷、汇丰、摩根大通、三菱金融集团等多家大国际银行,以及新加坡两家本地银行和多家区块链公司,都参与了央行在新加坡的数字货币项目。同时,日本金融服务厅明确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日本支付服务法》中的法律地位,并确认比特币和几种加密货币是日本法律认可的支付方式。在亚洲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年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加密资产)的潜在创新性质,并公开支持CBDC的创新支付方案。2019年,世界银行还将发行有证债券。2020年10月,中国CBDC项目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启动;柬埔寨正式发布央行数字货币巴公;2020年11月,新加坡星展银行宣布启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同时,在中新两国的推动下,新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这将大大加快签署协议国家在跨境数字经济和数字支付领域的发展。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设计思路

数字货币设计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资产、支付和应用。大多数国际讨论主要中心化在前两个方面。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提到使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目前尚未翻译的服务和商品进行认证。事实上,菲亚特货币和DCEP之间会有明显的区别,不过仍然需要一个明确的数字。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从未正式将DCEP称为法定数字货币,而仅称为数字货币。DCEP的目的之一是刺激服务和商品贸易。中央银行给予DCEP足够的灵活性,以促进尚未在市场上活跃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在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有些没有纳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计算,但它们可能占经济活动的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出现了大量的现金交易,如时基服务和流通具有基本价值的稳定资产凭证,可以进行凭证化。因此,在我国,虽然早期对CBDC的讨论主要中心化在支付功能上,但近期的讨论已转向以数字代币和资产形式出现的法定货币。本文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货币概念、投机行为和防范投机行为。更深入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代币作为货币的一种形式”。代币可以是衡量价值、流通手段、储存手段和支付手段,甚至是未来的世界货币。这符合“钱”的所有理论特征。货币必须经久耐用、便于携带、可分割且难以伪造。中国人民银行已将讨论范围扩大到一般服务和非流动商品领域。

资产和服务证券化以及点对点支付方式是数字货币设计中最重要的潜在创新。任何形式的资产和服务都可以产生其相关的代币,并通过其相关的有形资产、法人地位、实物或日常服务来实现价值。数字货币或代币可以是一种激励机制,它是以资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散负债的形式产生的。点对点支付方式允许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转移价值,并提供信托服务。

以前的讨论侧重于提高现有受监管实体(如银行)的效率,并通过在服务提供商之间建立去中心化支付系统来提高后台清算和结算流程的效率。最终用户不需要了解数字货币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但这样的新机制改变了资产存储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实现方式。社会对货币的认知将逐渐改变,没有纳入GDP统计的经济活动将被非常准确地记录下来。这些**的讨论超越了以往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也极大地拓展了央行数字货币设计的思维空间。中国人民银行打算将Layer2架构(第一层负责创建和发行数字货币)留给私营部门,以便企业能够创新,并与央行携手合作。尽管中国的DCEP架构设计被认为是央行数字货币设计的**实践,但并非所有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团队都同意并采用这种方法。

一般建筑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设计通常考虑两层架构:第一层是货币发行方式,即如何发行数字货币;Layer2是批发银行与零售银行之间的支付方式。央行可以采取完全中心化的治理模式,也可以让支付系统在数字货币流通后采取去中心化的运行模式。

现金或流通中的现金(M0)的主要痛点在于,它是以纸币、硬币等实物货币的形式发行的,印刷、提取和储存的成本相对较高。实物现金缺乏便携性、可追溯性、匿名管理功能,易被伪造,并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同时,现有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如信用卡、借记卡、互联网和网上银行应用支付)不太可能取代M0,因为它们都依赖于可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此外,这些支付方式都不能支持离线和匿名支付服务。使用比特币uxto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进行离线支付、匿名托管和点对点支付,而无需中心化账本。我们可以把这种设计看作是一种新的“m0.5”概念。因为它保留了M0的点对点离线匿名性,但它具有可跟踪性,这与M1类似。这个“m0.5”可以利用匿名托管的额外优势来取代m0。不过,除中国央行外,多数央行设计都缺乏这种“m0.5”概念。

事实上,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和中央银行的中心化治理之间并没有不可避免的冲突。“m0.5”概念将分布式系统(如区块链)的**功能与中央银行的中心化治理结合起来。尽管区块链技术并不依赖于中心化式治理,但并不意味着中心化式治理必然与分布式操作背道而驰。如果设计合理,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分布式运营,更好地实现CBDC的中心化治理和控制。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避免的冲突。

我国采用三层公共框架来理解和设计CBDC,试图达到这样的平衡:第一层决策是CBDC的发行;Layer2决策是链接用户卫星支付系统的核心;第三层决策是认证、注册和查询功能。其他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可以借鉴中国的**做法:

第一层可以选择中心化式技术和分布式技术,决定发行中央银行担保的数字货币。这一层只允许中央银行创建和发行数字货币或代币。然而,这些数字货币也可以在中央银行控制的单一模式或多模式区块链或核心节点的分布式账本上创建。

Layer2是基本支付体系。系统的核心节点可以由中央银行控制,其他节点可以由零售企业直接管理,也可以授权给商业银行和批发银行。央行的核心节点可视为央行的现金运行管理系统,用户的卫星节点可以在云端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同时,系统设计可分为两部分,*准备金账户和部分准备金账户并存。后者可以创造一种新的信用机制。

第三层包括三个客户端:身份验证、注册和系统查询分析。无论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实际资产还是负债项目进行发行,证券化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发行总量。

为了使央行的数字货币对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更具吸引力,新的支付系统必须比现行的支付系统更方便、风险更低。因此,新一代中央银行的设计关键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要有政府的保障,明确其法定货币地位。并非所有的数字合法货币都是合法的数字货币。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必须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以确保其普遍性。其次,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和保存(存款)不应受到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影响。即使不同的机构被授权操作央行的数字货币,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如果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有关,则可能存在运行或其他使用问题。**,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于设计新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至关重要。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社会角度,各方都不应认为自己单方面掌握了制度扩张的解决方案。同时,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为跨境汇款和汇款留有创新空间非常重要。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董事会已经与瑞士、香港、中国和新加坡建立了BIS创新中心。目标是促进各国或地区央行在金融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认清并深刻理解影响央行技术创新的关键趋势;二是推动各国或地区央行在金融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发展技术领域的公共产品,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三是作为央行创新专家网络的节点,加强金融技术创新合作。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样的非中央方案是各国银行系统最可接受的设计方案,各国央行在上述平台上共享研究成果,许多国家也为自己的测试项目提供开源代码。目前,新一轮的私人支付解决方案开始出现,这对各国来说更为迫切,因为这些私人支付体系的创新可能会使现有的金融机构无法跟上变化。因此,中国央行和新加坡央行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不少民营企业。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内外部条件的局限性,导致各国在设计、开发、验证和测试、实际投放和使用等方面的进度不尽相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加速了DCEP的设计、开发和验证测试。目前,中国的DCEP系统不涉及国际工具交易。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计价,这给DCEP带来了更多的优势和紧迫性。另一个重要事实是,人民币国际化政策需要对人民币汇率及其储备施加一定的控制。从国际上看,许多发达国家的成熟金融中心和央行不敢轻易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会推迟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因为一旦推出后出现服务中断,损失成本不可估量,而对国际声誉的损害也非常大。

结论

如前所述,中心化治理和去中心化经营不仅可以兼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中央银行的宗旨是为零售业和批发业提供公平、安全和高效的支付系统。中国DCEP的设计建筑充分体现了这两种形式的统一。

我们一直相信,数字经济和金融技术将朝着包容和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6D属性也在金融技术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即数字化、非中介化、民主化、数据隐私化和去中心化这六点也应该是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原则。在数字经济领域,目前成功的企业已经把前三名做到了**。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安全事故频发,高度中心化的行业已经产生了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超级应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针对数字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垄断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完全中心化的第三方支付容易形成“大而不败、赢家通吃”的局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担心私营部门的支付系统可能会利用其独特的市场地位,提高收费和贷款利率。如果公众完全依赖私人资金或第三方支付系统,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可能存在巨大隐患。

因此,行业未来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后三点。中国和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采取了中心化治理和去中心化经营的框架。中心化治理确保了系统安全,加强了对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去中心化经营使银行和其他私营部门能够充分参与持续创新。中国DCEP的二级开放设计也是“无私精神”的**体现,因为DCEP或CBDC不应该是原有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数字版本,也就是说,不是挤压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或变相将支付行业国有化。CBDC与现有的数字支付系统完全可以竞争。第一层是基础设施,Layer2是“沃土”。金融机构和其他民营企业可以“与中原同台竞技,展现魅力”。随着DCEP在深圳和苏州的运营,已经有6000多家私营企业参与其中,包括一些美国企业,如沃尔玛、星巴克和麦当劳,中国也在积极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服务网络(BSN),并推出互操作的区块链联盟网络。

最近,“一带一路”也在讨论中。最近DCEP关于出海的讨论越来越多。早在DCEP设计之初,笔者就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支付体系,它将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相配合,推动21世纪“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接BSN。一带一路,一个新加坡倡议,是新加坡最明显的制度。新加坡业界对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DCEP有一定的理解。新加坡期待与中国共同建设“21世纪全球经济数字丝绸之路”。我们相信,数字新加坡元将在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自2020年以来新爆发的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引发进一步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破产。公众将因此蒙受损失,一些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可能中断。正如我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看到的那样,由于大量银行倒闭和国际信用证体系崩溃,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已经萎缩了近3个月。这一课很深刻。

归根结底,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合法性与便利性、创新性与监管性、成本性与安全性的统一。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将提高国际支付体系的效率,但与此同时,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去中心化和包容性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未来10年,我们将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将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它将给我们带来金融和经济范式的变化。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完全参与工业革命,也处于有利地位。亚洲各国应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巩固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李国权:全球化视野下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与发展方向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230698.html

更新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区块链

Mdex登录BSC并“扩展”他家的农田

2021-4-12 0:29:17

区块链

比特币开采真的是浪费能源吗?无功率效率

2021-4-12 0:45: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