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新闻:近期,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数字人民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
视频卡、指纹卡、可穿戴等产品相继出现
1月5日,邮政储蓄银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食堂测试了“可视卡”形式的硬件钱包,**向公众曝光了数字人民币的“卡”形式。
2月5日,工行数字人民币可视卡亮相合顺石油水岸加油站,成为第二张公开亮相的银行数字人民币可视卡。
2月8日,“铜钱”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出现在雄安。该方案由中国农业银行河北雄安支行制定。外观设计方面,迎合了新年主题。正面和背面底片为红色,金色背景,印有“雄安”二字和牛年、十二生肖图案。正面有一个屏幕,支持两个硬件钱包触摸和双倍离线支付。
2月14日,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邮政储蓄银行继上海可视卡之后,推出了具有“健康宝”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和指纹卡硬件钱包。除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用户还可以在健康宝设备上完成健康宝状态查询和产品注册。
而同样在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中国银行还推出了具有北京健康码查询功能的可视卡。此外,借助冬奥会,中行还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滑雪手套、冬奥徽章、智能手表等多种硬钱包。
工行还推出了多种硬件钱包在北京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包括显卡、手表手镯、电源银行、老年拐杖、计时器、老年报警器等。
随着试点的深入,一波又一波的数字人民币可穿戴和智能卡产品相继出现,引起业界热议。
视频卡和可穿戴产品
说到“卡”作为支付产品的载体,银行卡**责无旁贷。但除了传统形式的银行卡产品外,可视卡、指纹卡、蓝牙卡、异形卡等其实都是曾经流行的智能卡支付产品。
早在2013年9月,银联就**开发推出了具有电子显示功能的可视银联卡。它采用电子纸技术在金融IC卡表面加载显示屏和数字键盘,可以显示银行卡中的电子现金余额、交易记录或用户点等非敏感信息;同时结合动态代币功能显示交易认证信息。最早推出可视银行卡的是交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是太平洋可视卡和龙数码显示信用卡。
当时,银联可视卡的出现打开了可视卡产品在金融领域的窗口。业内人士认为,这为金融IC卡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许多信用卡公司、芯片公司和银行都准备好了。
但事实上,经过发展和实践,金融视频卡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时的显卡成本高达100-200元,一旦丢失,还需要额外的成本,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另一方面,当时的显卡是“电子现金”诞生的产物,而且部分可视化窗口只能查询“电子现金”账户余额,实用性受到限制。另外,作为一种大批量传输认证的动态代币,既不方便手机验证码的使用,也不利于纯U-Key产品的使用。
随着移动设备和金融数字化的发展,智能卡产品正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如虚拟银行卡、数字银行卡等。
下面的指纹卡和蓝牙卡也有同样的问题。可有可无的产品体验和额外的成本使这种智能卡产品成为少数。
还有可穿戴设备的支付功能。2015年3月,苹果推出了第一代Apple watch,它也支持Apple pay。在这一波热潮中,可穿戴支付成为2014年至2015年的热门话题。除了谷歌、三星、jawbone、swatch等国际企业外,可穿戴支付产品也相继推出。在国内市场,刷卡手镯、握把鲨键、古董手镯等纷纷进入市场。在CES和MWC上,各种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
但最终,可穿戴支付并没有繁荣起来,只有少数人走到了尽头。归根结底,可穿戴的起源应该是“可穿戴”,首先应该是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而“支付”只是其功能锦上添花的一部分。当时,很多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为了迅速拓展其交通卡、银行卡的支付功能,将可穿戴和支付作为本末倒置的重点。
数字人民币中卡片和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在移动支付网发布的《数字人民币2020年发展研究报告》中,数字人民币的行业影响力和前景判断表明,数字人民币将掀起新一轮软硬件设备升级换代热潮,卡片和可穿戴设备将回归老路。
其实,上面提到的加载支付功能回到了历史的老路,但这次改成了“数字人民币”,但最终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视频卡、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体验。
首先是使用场景。数字人民币的可视卡和可穿戴产品主要针对特定场景和特定人群。比如在冬奥会现场,给参加冬奥会的外国朋友一个带有数字人民币功能的智能手镯;比如给老人和小孩,给不容易操作智能手机的人一个更直观的支付设备,比如显卡等,在网络较差的地下停车场或超市,无需网络环境,方便用户使用。
二是使用体验。数字人民币的硬件钱包实际上与之前的“电子现金”非常相似。需要充电才能将加密的数字人民币货币串放入钱包中,然后使用。如何解决充值问题,这对于特定群体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毕竟“电子现金”退出历史舞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充值的使用不方便。可穿戴产品需要在目标人群的定位和产品外观上进行打磨,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不应忽视安全问题。”“电子现金”除了存在闪卡等问题外,还存在近距离被盗的风险。近日,雄安测试了“异形卡”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可以实现两个硬件钱包之间的收付操作,无需依赖手机(本应用下需要支付方确认)。考虑到数字人民币的普遍性,近期如何规避被盗风险(如没有确认密钥的硬件钱包产品),如何兼顾使用少量免密的便利性,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成本。过去阻碍视频卡等产品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高昂的生产成本。如果用户今后在使用数字人民币时仍承担这部分费用,无疑会影响其推广。不过,如果专用显卡的成本得到政府和银行的补贴,至少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来说,显卡等产品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总结
**,本文以《数字人民币2020发展研究报告》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论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可穿戴支付和卡产品要彻底颠覆和崛起显然不切实际,但要重新焕发活力并非不可能。特定字段和组的使用存在限制和阈值。这种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会成为一些人的选择。”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200404.html
更新时间:2021年02月26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