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者:大鸿飞分销科技创始人兼CEO
中国区块链行业的代表、持续创业者和中国比特币社区的早期参与者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和行业结构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是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会计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也是IEEE跨链事务一致性互操作性标准的主席。他参与了《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一书。大红飞成立了区块链核心技术公司onchain distribution technology,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和服务。
重点总结
1后流行病时代的反全球化趋势导致了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能力的下降和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重构。科技创新将成为新周期的主要驱动因素。无论是提供技术赋能的国际合作新范式,还是作为新基础设施技术栈的一部分,区块链的应用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2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元市场提供一条登陆之路,其核心价值来自于数据的可信性和价值共享。在当今平台组织孤立、垄断数据的时代,区块链将为数字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3作为一种金融基础设施,区块链为监管提供了一个深入的底层框架。随着央行cdbc和大金融机构分布式平台试点的不断推进,区块链的应用模式创新和监管适应性规则将加速推进。
4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市场开放性的维护和制度供给的中立性,对于区块链产业化初期保持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非常重要。
后流行病时代的反全球化产业链调整
COVID-19的迅速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结构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停滞不前。全球产业链多环节受阻,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链整合与去中心化趋势,扭转了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严重对立和冲突正成为长期以来破坏互信、制约国家间制度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隐患。
面对当前的困难,我们回顾了全球化的进程,它反映了从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到新兴技术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区块链技术改变了商业合作和决策的方式,为商业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新将成为产业复苏的刚需,区块链可以成为“信任问题”的自然解决方案,在当前环境下,信任问题更为重要。区块链在许多有信任需求的场合有着巨大的潜力。
区块链将是新基础设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介绍,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集成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卫星互联网,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基础设施。”
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一个由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驱动的新的数字世界。区块链以其独特的内在特性,一旦关键的信任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相信区块链将成为下一轮全球化浪潮中的核心技术。
如果把区块链看作一个“操作系统”,其技术架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基础设施”属性,这就决定了区块链能够成为支持多方互动、合作和共享的重要设施。随着产业区块链在溯源、医疗、政务、票据、供应链等领域应用的深入,区块链将进一步耦合甚至重塑现有的合作互动模式。
在产业区块链的探索中,我们认为区块链将创造的核心价值来自于数据的可信性和流通的开放性。在数字时代海量数据带来的安全、存储、权利确认、隐私等问题下,区块链作为数字底层平台的一部分,将更好地实现从“数据”到“数据元素”的转变。在解决信任问题方面,区块链的应用将在“创建可信数据”和“开放数据系统”上下功夫。首先是基于区块链上的电子证明生成可信的基础数据。其次,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等新基础设施,链上数据不可篡改,为电子信息的存在提供有力证明,数据有序流动,实现可信数字化,赋予数据价值,打造可信数字经济新生态圈,降低信任成本,为创业创新提供新机遇。
随着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区块链不仅在工业生产方式和要素的重塑中发挥作用,而且在需求层面也发挥作用。在数字经济中,数字身份将作为数据权利确认的锚定,集成并充分利用可信计算、安全多方计算、密码算法、生物特征识别等信息技术,共同建立健全、多样化的安全、便捷的身份认证体系,丰富数字验证手段,确保金融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提高金融交易的公信力,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从金融科技到科技金融再到开放金融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协议,被应用于行业,为实现开放性和可信提供解决方案。在机构主导的金融领域,区块链提供了利用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技术支出和运营成本的可能性。
“开放金融”——基于公共区块链的开源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可能是继金融技术之后的下一个主要的数字金融形式。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合理运用科技手段,丰富金融服务渠道,改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和渠道壁垒,优化融资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2018年,人们开放金融的理念仍然局限于银行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服务渠道。2021年,货币监理署(OCC)发布指导文件,允许银行业将公共区块链网络和数字通信纳入其业务范围,允许银行在商务部现有的公共区块链网络**享数据。
在监管的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变迁和监管的动态调整,即:,新技术从引进期到发展期的系统扩散过程中,现有社会框架和监管模式的不适与回应。无论是基于现有框架的新技术修复,还是金融积极参与新技术应用的初始规模,技术与金融的结合都旨在为公众提供更具包容性、更高效、更少损耗的金融服务。
金融与技术创新融合的演进过程,也充满了效率与开放的博弈。金融技术的初衷是描述金融体系在数字经济转浪潮中的适应性创新。金融主体的作用仍然中心化在传统的制度上。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服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为挖矿和服务零散的长尾金融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以金融服务为标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方式,已经演变为科技金融。此时,金融主体的角色已经从传统机构向互联网企业溢出,产业分工的边界逐渐模糊,金融业务的界定也离不开传统业务。
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科技金融的产品形态更贴近用户习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或者说用户接入更直接、更简单。科技金融企业发展迅速,规模显著。随着平台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头部效应越来越显著,互联网时代“公平竞争”和“信息共享”的默认属性逐渐成为痛点。垄断、孤立和信息黑箱已成为制约科技金融持续增长的瓶颈。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导意见(草案)》,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号角终于吹响。基于监管有效性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市场的综合监管能力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
矛盾在于,平台企业通过长期的资源积累,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中心化,形成了强大的内部优势和外部壁垒。然而,具有相同“基础设施”属性的平台企业以**中心的形式运作,实现垄断,这对市场竞争力和监管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为了实现开放金融的最终目标,底层平台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属性,可以引入更多的参与者共同建设基础设施,而不是以非技术性要素为主要障碍;同时需要具有信息的透明性、可验证性,可审核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链的底层协议在这些属性上是非常一致的,这也是区块链逐渐成为支持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层技术的原因。
自上而下区块链应用和标准制定的步伐也在加快。2020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区块链标准规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和金融合规标准。分布式账本技术是集密码算法、共识机制、对等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等核心技术于一体而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设施和计算范式。区块链的整合也将为监管提供技术路径。基于区块链的监管可以将治理理念横向移动,规范一些监管规则。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将监管规则纳入区块链,实现监管规则的编码。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有助于实现渗透、协同和创新的管理机制。
推动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尽管区块链应对行业数字化转的应用模式在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区块链新基础设施的规模还很小,无论是基本协议还是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其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跨区域链在优化移动支付技术架构、提供具有透明有效审计能力的价值载体工具、减少繁琐的清算结算和跨境支付流程、确保信息的透明性、不可逆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得以中央银行为首的合法数字货币项目和大金融机构加入到应用尝试中。
随着DCEP试点在全国的有序实施,BSN网络的上线,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实现正在加快,区块链的应用路径逐渐清晰。从金融领域、支付结算、贷款融资、交易结算的角度;从数据元市场、可信数字化、数据共享机制、数字身份的角度;从开放合作的角度;实现异构网络互联,加强区块链生态的互操作性,连接非链结构的数字基础设施。
此外,制度化供给在科技创新初创期也非常重要。一方面,以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制度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风险缓释和市场机制维护之间取得平衡。制度化供给在市场主体中的提前明确分布或方向性倾向,可能造成入市困难,新机构难以延续,从而造成少数机构新的垄断局面。这显然违背了区块链技术架构的初衷。
未来监管和行业指导框架将根据区块链的技术属性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区块链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区块链治理体系和标准,定期组织调查对易发生风险事件的环节,以确保身份、财产、账户、信用、交易等数据资产的安全性为例进行整体设计,使跨区域链在新的基础设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标题:大红飞:在后流行病时代,为什么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很重要?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90122.html
更新时间:2021年02月05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