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构建新信用监管机制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通知强调,要探索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信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构建社会信用区块链体系,形成以数据定义的信用管理和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信用信息记录数据在分级分类监管规则中的应用。本文探讨了利用智能合约机制实现敏感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和信用数据的有序流动与操作。
用数据定义信用,数据是关键。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防篡改特性将重建信用数据。那么,区块链将如何推动信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就此,连新采访了几位业内学者。
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焦点
“中国的信贷业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发展的。近十年来,我国信贷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北大区块链俱乐部秘书长、比特蓝鲸创始人陈雷告诉联信记者,我国信贷业的运行机制过于中心化,主要中心化在政府领导体制上。功能实现中心化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部分企业作为技术第三方参与。
在中国的信贷业中,国有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虽然努力推进信用信息系统的市场化建设,但个人信用信息领域的进展却相当缓慢。目前,我国拥有个人征信许可证的机构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央行征信中心)和百航征信有限公司两家,2018年2月,百航征信获得了第一张市场化的个人征信许可证。截至目前,第二张市场化个人信用证尚未实施。
“信贷业还没有解决匿名和隐私的问题。如何充分及时地收集和更新信息,但同时,只利用数据保护用户隐私,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陈雷告诉链新。
事实上,大量科技金融公司都在利用各种用户个人数据进行风险控制。例如,蚂蚁金融服务允许用户通过打包芝麻信用评分和做更多分数更高的事情,主动贡献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从最初的收货地址、**交易记录、手机充值记录,到信用卡还款记录、出租车记录、水电煤气支付记录,再到各种记账簿、汽车违章处理、证件夹、朋友关系链。通过这些信息,蚂蚁金融服务可以完整地勾勒出一个人的轮廓,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这些个人信用数据往往被平台使用,甚至卖给第三方,相应的利益与用户无关。类似的报道屡见不鲜。
“信贷数据不同于其他行业数据。用户是最重要的数据标签,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无法通过传统的数据交易平台进行信用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导致正规的市场化信用数据采集渠道极为有限,“百联汇创始人、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辛鸿瑞告诉链新,传统的信用机构在数据收集上花费大量资金,导致用于数据分析和信贷产品研发的资金比例不断缩小。信贷机构不能过于重视信贷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信贷机构的水平和信誉。
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规定了信用信息的范围、收集、整理、保存、处理、提供、使用、安全、跨境流动和业务监督管理,对信用信息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强调要加强对个人和企业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确保信息安全。根据《办法》,通过信用评分提供服务的企业被纳入监管范围,个人信息保护成为重点,这意味着首创互联网平台受到新的监管,不合格企业滥用数据面临重创。
如何启用区块链
链擦除技术**研究员周新建在接受《链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信贷行业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信息流不畅和信息不安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在信息通畅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共享问题,通过共享信息进行挖矿,鼓励用户共享信息。在信息安全方面,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去中心化性和时间戳的作用,信息篡改会留下痕迹。另外,如果采用去中心化存储方式,信息不会受到地震、火灾等不可抗拒因素的破坏。
陈雷认为,针对信贷行业的不足,除了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外,还应在隐私保护、数据自动化、信用预警、智能指令集等方面探索更高效、更智能的下一代信贷网络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发挥作用:
一是应用于信息采集/注册领域的组织区块链平台。除了自动收集政府公信力信息(如信用中国),它还允许所有第三方和实体注册自己的信息。通过类似于联盟链的用户端口设计,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第三方组织,可以接受上千万个市场主体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市场上非强制性的信息收集和非政府性的信息收集都在运行中。
二是探索如何通过积累区块链数据账本,为人们在一定领域的参与和分享搭建一个公信平台。例如,中国一些地级市和县政府正在试点部署数字城市,将所有市民的信息联系起来,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合作共生社会。
从区块链启用信用调查的可行性来看,区块链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自己的数据**,生成自己的信用资产。这既是个人信用产生的基础,也是未来重要资产的来源和保障。现在,用户数据的所有权掌握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手中,个人很难充分发挥其价值。
受益于许多成熟的加密技术,个人数据未来可以完全存储在区块链上,可以安全交易,成为人人拥有清晰产权的信用资源。除此之外,区块链还可以在人们之间公开透明地收集和共享数据。这样,散落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所有”个人数据就可以完全聚合起来,从用户那里取走,供用户使用,从而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和社会的互联互通。在;
在企业层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财会学教授刘晓磊认为,在数据经济时代,依托区块链技术,企业融资也将从主体信用向资产信用、交易信用转变。过去,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融资依赖于主体的信用,金融机构通过考察企业的资质、规模等条件发放贷款,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贷款。区块链在提升资产信贷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信贷机制下,以前无法实现的资产信贷融资可以成为现实。
区块链+信用的未来展望
诚然,区块链在政府诚信、商业诚信、公益诚信、司法诚信等领域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然而,区块链技术无法解决数据在链接前的真实性问题,这也有赖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从长远来看,上行数据的真实性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难点,我个人更倾向于全过程自动化的方向”,陈雷认为,政府区块链一般采用联盟链技术,即,多节点分支数据库网络审计访问系统。从技术上讲,只会有隐私问题,不会有匿名问题。同样,由于联盟链固有的访问设计,链上数据的真实性也会受到负面列表和事后审查机制的制约。
陈雷认为,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中。与中心化式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相比,性能是一个短板。采用高可靠性主链、高通量侧链或下一代分块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总之,主链只负责身份信任审核。通过类似于市场负面清单的模式,对标签值进行检查,不进行完全信任审计数据解包验证和吞吐量。
“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有利有弊。其优点是匿名特性更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缺点明显。主要问题是监管难。这个问题可以由监察部门来处理。在性能方面,防工作负载机制确实会导致大量的能耗。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共识机制,例如适用于联盟链的股权证明机制POS和权力证明机制POA。这些替代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周新建说。
“一般来说,在现有机制和体制内,信贷部门可以利用联盟链的制度特点,在不改变原则和基本环节逻辑的前提下,应用区块链技术,而不会带来太多的监管改革挑战。它们还应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征信、评级和公式。目前,它们在本质结构上仍依赖于强大的中央集权机制。但从长远来看,一个真正自动化、高效、可靠的信贷网络必须受到薄弱的监管甚至放松监管。这应该是下一代区块链网络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说还为时过早。”陈雷说。
文章标题:如何最大化数据的价值?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84668.html
更新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怎么说呢…矿池不接入ex,就被ex超了…
大镰刀准备好~
比特币最小的单位不是个,而是聪,1bitcoin=10^8聪
圣人大盗
数枚比特币只能换去一个披萨???当时有这么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