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并要求“有关部门及其分管领导要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高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和管理能力,并使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建设网络强国数字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将区块链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应用模式,区块链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去中心化记录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和非对称加密数据传输。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多方维护和共享,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合作,这对可信的现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根据我国《公证法》,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活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公证工作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从具体业务到认证流程,从实践领域到管理系统,从业务协作到数据集成,从公证标准改革到公证公信力建设。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特点,结合公证业务场景,从以下四个维度分析了这一影响。
1、 数据记录方法的变更
从信息交换的角度看,公证是基于法律赋予专业机构的职能,按照法定程序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和确认,以降低交易的信托成本。区块链技术应用所产生的数据记录方式的变化,对公证工作产生了根本性、直接性和深远的影响。
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的去中心化记录和分布式存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治、防篡改和可追溯性,实现基于算法的数据可信记录。这将对数据的记录、收集、存储、利用和证据鉴定的有效性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将改变信息收集和信息确认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据材料将以区块链的方式被记录、存储、查询和利用。由于信息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因此信息的验证和验证是自由进行的。一般而言,政府可能不需要授予某一特定主体完成信息的核实或核实。
另一方面,人类第一次可以在没有信任基础、没有中心化主体控制的情况下,就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过程达成共识。区块链已经成为一种中立的数字基础设施,没有中心化的机构控制。越来越多的民用和商业活动将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和中立的环境进行。数据信息权益得到保护,数据融合利用前景广阔。当信息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时,交易信息的获取、使用和传递都能得到清晰的追溯,从而在区块链中记录的实体和资产的完整信息的基础上,更好地量化交易风险。
2、 证据处理方式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交易场景基于区块链形成证据,将直接影响公证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证据保全业务。
区块链证据本质上是电子证据。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因此区块链的证据仍然属于计算机系统形成的数据信息。因此,可以认为区块链证据属于电子证据。这也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的认可。根据白皮书,电子证据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证据信息。例如,电子合同、电子物品、电子发票、电子邮件等,区块链由于其不可伪造性和可追溯性的特点,非常适合与电子存单相结合。因此,证书存储成为区块链的典应用场景之一。
基于区块链的证据形式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根据《**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发审[2018]16号,自2018年9月7日起施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应当通过电子签名进行收集、固定和防篡改,可信时间戳、哈希值验证、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或者通过电子取证,认证平台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
传统的电子证据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或云服务器中,文件在备份和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导致证据不完整或损坏。另外,除了具有电子签名的电子合同不可篡改外,其他形式的数据和证据在传输到云服务器的过程中,也存在被攻击和篡改的风险,降低了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区块链技术在电子证据领域具有两大应用优势:证书的安全存储和证据收集效率的提高。在证书存储过程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电子证据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证书面临的安全问题。当电子证据生成时,会给出时间戳。当电子证据以固定状态存储时,通过比较哈希值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分布式存储基于参与节点之间的对等网络。在传输过程中,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电子证据进行加密,保证传输安全,充分保证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在取证过程中,由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模式,允许司法机构、仲裁机构、审计机构等多个节点在联盟链上共享电子证据。理论上可以实现二级数据传输,降低取证时间成本,优化仲裁流程,提高多方合作效率。
3、 公证业务流程变更
公证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公证受理、审核、取证、核实、认证,公证文书的使用也落后。公证业务流程包括物证采集审批、公证证据保存、公证文书流转等,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信任。
如果我们以公证业务流程为基础,包括证书处理流程和公证文件对外提交流程,那么所有与业务相关的证据/业务相关的证明材料和文档相关的材料都会记录并保存在链上,相当于实现了基于区块链的档案资料多方实时动态记录存储,改变了传统操作中的文件形成和存储方式,公证员、公证员单方面控制的局面,对规范公证员执业行为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围绕公证业务流程,公证人应用区块链网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搭建一个平台,或者与他人共同搭建一个平台;另一个是应用他人现有的平台。从优化业务流程、增强公信力、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存储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应用层选择并自建技术路径,但在底层推荐具有较强公信力的平台。从构建业务关系密切的机构联盟链入手,具体业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证据收集、文件流转、业务处理等建设。但无论哪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围绕公证业务流程,体现公证业务处理逻辑,提高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效率。
4、 标准发展模式的转变
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数据融合和商业模式重构。以数据孤岛解决方案为核心,结合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在保护相关数据权益的同时,可以加快推进业务协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证数字化转可以实现公证执业模式、公证业务管理模式和公证监督模式的根本转变。
从公证实践模式来看,基于公证业务场景,将传统公证业务系统的信息转化为以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承载的数字化,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从而实现公证业务、公证流程和公证机构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公证监管。在此基础上,数据融合的实现可以重塑公证业务处理系统和公证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公证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公证当事人提交的申请书和材料、公证机构受理申请书和材料的审核、批准和证明。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应用的数据融合,使多方数据共享形成一个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数据系统。公证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公证机构管理系统数据、公证管理部门系统数据、公证当事人信用信息系统等,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融合可以形成有机的集成,形成真实、准确、完整、完整的公证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及时的数据系统。区块链技术将能够妥善处理和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促进数据融合和数据**。
从公证业务的发展来看,当我们把公证活动建立在区块链上时,我们可以将实体状态的数量变为信息系统和数字系统的数量。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有效保护数据权益,打破业务数据孤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实时流动和共享,并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使公证业务处理系统成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结构化公证数据采集与分类分析系统。一方面,在有效保护数据权益的基础上,形成数据主体的用户档案,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公证服务,更好地与国内各类社会诚信数据系统对接,也可以利用公证数据,实现公证业务发展研究和机构经营发展战略的可视化,找出公证业务的薄弱环节,妥善解决公证业务需求与公证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公证执业监管的角度来看,公证执业过程、公证机构的运营管理流程、公证行业的自律行为都是基于区块链的存储和运营。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将过去事后、静态、被动监管的局面转变为实时、动态、主动监管,实现对公证人的监督管理,公证机构和公证行业及公证实务监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文章标题:从四个维度解读区块链对公证的影响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50948.html
更新时间:2020年11月29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来试试,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