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对话马拉松]
WebX实验室对话马拉松的第二阶段继续精彩地进行。本期嘉宾刘毅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Web2.0的本质和缺陷,并展望了Web3.0的应用和落地方向。刘先生的观点也为未来WebX实验室Web3.0系列研究报告的迭代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启示。
首先,Web2.0和Web3.0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是什么?
其实,这一点特别值得思考。尤其是Web3.0的创业者,当然希望成为他们工作的先驱。因此,他们应该找到突破口,找到Web3.0最有可能率先登陆的地方。
从宏观上看,对Web3.0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共同的出发点是,目前互联网存在根本性缺陷,即Web2.0,不能通过小修小补来弥补。只有在基础设施和协议方面才能进行根本性的改革。Web2.0存在哪些问题,包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所说的Web3.0实际上来自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的概念。现在我们认为Web3.0有一个完整的协议栈。协议栈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加密协议,是不可信事务或协作的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把加密协议的发展趋势看作Web3.0,它基本上是与Web2.0并行运行的,没有交叉点。什么时候有十字路口?我们应该等到Web2.0试图解决但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被Web3.0解决,甚至Web2.0最初解决的问题也被Web3.0取代。如果后一种情况越来越多,Web2.0将逐渐远离中间阶段,Web3.0将成为主流互联网。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
gavinwood提出了Web3.0的三个目标: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资产、身份和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资产必须是第一位的,因为从比特币开始就是要解决网民直接控制自己资产的问题。而且,这个切入点非常好,因为与资产相关的东西都是投机性的,可以吸引大量资金和人员进入这个领域,所以这个领域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非常流行起来。很多人开始炸硬币,包括这个圈子里的人。之后,他们慢慢了解了比特币协议,然后去寻找其背后的内涵和思想渊源。如果从资产开始,下一步可能是身份。如果你不解决身份问题,你就无法解决数据问题,因为没有你的个人身份,你就无法掌握自己的数据。因此,它应该由资产、身份和数据组成的时间表来推动。
第二,高质量的Web3.0商业模式可能在哪些领域起主导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Web2.0是非常成功的,并使数百万人受益。它比我们现在的加密协议要宽得多,也更深。因此,我们应该对当代互联网有足够的敬畏。我认为Web2.0基本上解决了信任问题。消费者相信卖家不会欺骗你,因为你的负面评价会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交易过程中,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信息:供给与需求;质量;成本与效用。供需可以通过web1.0来解决。虽然成本和效用信息是不对称的,但我一直认为,任何互联网技术都不应该用来披露成本和效用信息,否则对经济是一种伤害,因为如果成本和效用信息被广泛使用,双方都会受到挤压,在买卖双方的交易中不会有经济盈余。
所以我们只谈质量。Web2.0解决了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事实上,商品的质量分数、评价和商业信誉实际上是质量的得分栏,但这些商品基本上是可互换的产品或工业品,不适用于不具有互换性的商品和服务(如二手房)和质量无法透露的商品和服务(如金融产品)。因此,Web2.0的第一个缺陷是没有完全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Web2.0平台还没有很好地解决金融、房地产租售、医疗、教育、婚姻、短工等诸多领域,因此,Web3.0最基本的用途是消除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
现在最有可能的是金融业。金融天生就是一个平台产业。所有金融机构实际上都是中介机构。互联网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匹配多方交易获取利润的经济体。事实上,金融机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因此,互联网平台有望至少部分取代金融平台。然而,由于金融是一个高度信息不对称的领域,而且由于高度的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是非常需要的。无论是传统平台还是互联网平台,一旦成为垄断性中介,就可以从双方榨取利润,所有利润都流向平台。事实上,这是Web2.0的第二个缺点,即公平,即在平台上寻租。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认为Web3.0是一个更加可信和公平的互联网。平台不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协议。协议本身无权寻租。它的吸引力应该是不断扩大经济规模。这种新协议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信任。我觉得是Web3.0。
第三,为什么Web3.0可以解决质量信息的不对称,需要什么技术?
我认为去中介化是错误的,但是能够评估中介。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因为信息的投入是不同的。在交易中,卖方始终具有信息优势。中间人受雇于买方,并与卖方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信息有基本或至少可比的了解。这是中介作用的基本原则。要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必须引入中介机构,但现在有很多中介机构对买方不负责任。此时,有必要设计加密协议来筛选合格的中介机构,并通过交易结构的安排和评估机制,使中介机构能够忠实地履行与买方的委托**关系。Web2.0平台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问题是一旦它做到了这一点,它将成为一个中介平台。当它达到一定规模,竞争不再是主题时,它就会试图寻租,变得越来越不公平。因此,我们需要用去中心化协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金融与webi的关系是什么?
我一直称之为开放金融,DeFi可以说是开放金融的一个实验,一个一次性的原,因为金融必须是合规和监管的,这是公认的。金融业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这个角度看,目前DEFI的资金只是在协议之间转移,没有资金真正进入生产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它是一个原,它的存在完全是出于金融目的。
第五,除了监管合规,实现开放金融还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开放式金融没有平台支撑。天秤座是个很好的尝试。开放金融的基础设施应该是公共许可链。公共信息在符合事先披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许可进入。被许可人是簿记员,必须能够监督。这就是未来的开放金融。
第六,您刚刚提到了Web3.0解决身份问题的第二步。你能谈谈Web3.0的身份和信用之间的逻辑关系吗?
我们所说的自主身份是指让每个互联网用户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身份。这与我们的真实身份不同。真实身份证是国家颁发的。这个身份证不是自己给的,不是仆人给的。它是生成一对密钥,公钥对应一个地址,用私钥作为签名,表明这个地址就是我。因为我控制私钥,没有人可以冒充我,也没有人可以剥夺我的身份。但这种身份也需要与其他东西相关联,比如身份证、毕业证等各种可核实的第三方债权,包括信用证。信用是独立身份形成的自发市场,是信用得以积累的场所。至于信用在哪里得到承认,是第三方的问题。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信用不再由单一机构评估。在任何交易场景中,你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信用。
第七,区块链的did产品与理想的信用体系和身份体系有什么差距?还有哪些技术尚未解决?
我想基本技术已经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技术具有网络效应。人们用得越多,它就越有用。因此,早期普及将特别困难。一旦达到关键规模,就可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一个使用它的人是纯粹的投资。没有人做过,没有做过,没有可证实的说法,所以在开发的早期阶段一定很困难。由于存储容量不大,计算量也不大,不存在技术问题。现在最主要的是不断推广。
第八,区块链的did产品与理想的信用体系和身份体系有什么差距?还有哪些技术尚未解决?
数据的困难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数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使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所有权是否完全归用户所有应该是个问号。使用数据有两种方式:针对个人。在大数据被曝光的过程中,对整个社会都没有价值。在将大数据切割成个人数据时,虽然个人可以直接控制数据,但去中心化的数据很难使用。因为交易成本超过了单个数据的价值,我认为这个方向是错误的。个人数据分析可以用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并预测产品和服务对个人的效用。后者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最常见的是所谓的大数据杀戮,应该通过立法加以禁止。
问题9:你认为这些技术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者说,从事隐私计算和隐私保护的开发人员的出发点是什么?
目前,大多数人都想做数据交易市场。他们只租不卖数据,把数据放到一个集合中,然后在一个可信的环境中执行计算,并且只提供结果。数据还是我的。这件事也有道理,但它与数据自治和隐私保护的真正基本目的并不相同。
问题10:您对分布式存储有什么看法?事实上,分布式存储和当前的去中心化协议应该处于同一级别,这两者都是基础设施。但显然,分布式存储的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或者项目很少。为什么会这样?
区块链存储是Web3.0协议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eb3.0协议栈层,去中心化存储位于底层。它又分为结构化存储和非结构化存储,后者又分为文件存储和数据库存储,就像原来的互联网一样。中间有一层处理事务。这一层就是区块链。例如,智能货币的公链以太坊就在这一层。所以它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可能是因为投机不够。但现在由于filecoin的推动,也有一些不错的存储项目,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开始加快。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区块链在交易处理技术上的发展相似。它们都积累了很好的技术,但还没有在大范围内突破高效利用的问题。而且,一旦去中心化存储层被突破,其意义甚至超越了Web3.0。保存人类历史和知识的主题过于宏大,完全超出了互联网的范畴,因此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与整个区块链相比,它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因为投资不是投机性的。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49289.html
更新时间:2020年11月27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这下大家又可以躁动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