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火币七周年线上峰会|资产上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火币七周年线上峰会|资产上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10月27日至28日,火币“无限未来——2020年区块链大航海时代”行业峰会暨火币集团七周年线上峰会正式举行。峰会邀请业界精英,共同论道行业发展,从行业先行者的观察,产业区块链研讨,数字资产价值判断,区块链应用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研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契

10月27日至28日,火币“无限未来——2020年区块链大航海时代”行业峰会暨火币集团七周年线上峰会正式举行。峰会邀请业界精英,共同论道行业发展,从行业先行者的观察,产业区块链研讨,数字资产价值判断,区块链应用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研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契机和挑战。

在本次峰会“落地开花,资产上链的前景与机会”主题板块中,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邓建鹏、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黄步添以及火币中国CEO袁煜明展开了圆桌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欢迎中央财经大学邓建鹏教授,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黄步添,火币中国CEO袁煜明,以及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现在,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讨论。

前面各位嘉宾围绕数字资产上链这个话题已经从多个维度展开了阐述。在圆桌环节,我们再深度发掘几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当前其实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资产上链这个方向从目前来讲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和成功的案例,大都在正处于一个试行阶段。可以说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那么,这个方向是否是未来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这个趋势,我们应如何进行理解?以及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资产上链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首先我想要邀请我们火币中国CEO袁煜明,袁总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袁煜明:大家好,那么下面我先说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待会请孟总再做指正和补充。首先,刚才主持人的问题其实第一个说的是,当前资产上链的应用还是有限的。第二个说的是资产上链是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么这其中暗含的意思是,只有当资产上链已经得到普遍的广泛应用和认可后,资产上链才会被全社会认为是一个趋势。

的确,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但我认为,作为新兴产业的开拓者与建设者,我们不能够在看到事实以后才去判断说这个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这样你只能人云亦云,跟在其他人的后面。所以我们需要去具体地分析这个事情本身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意义,然后在未来是否真的会形成一个趋势,对于这些问题,前面各位嘉宾都已经探讨了很多。这里我们就简单讲讲,对于上面问题的答案,我们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未来的资产数字化是不是一个必然趋势?我觉得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当前物理世界大量的资产其实是非常的庞杂而无序的,我们不无法将它的价值充分地发掘出来、然后去流转、去利用,但在实现数字化以后,在数字世界里面这些资产肯定会更加有序,而无论是价值挖矿还是对其进行监管,都会变得更加有力。

第二个层面,如果资产数字化是必然趋势,那么要实现这一趋势是否应该用到区块链?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存在有一定的分歧,有些人觉得区块链并不是必须的。但在我们看来,区块链具有公开透明、可追溯的特点,同时它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执行,除此之外还能实现自治组织有效的多方协同等。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区块链是未来资产数字化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资产上链未来将是必然的趋势。

另外一个问题是,资产上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连接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虚拟桥梁。这样一个角色未来,无论是在生活、消费、或者是在这种产业里面,各种各样的环节很可能都需要在数字世界里面进行展开。虽然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物理动作和行为依旧是跟物理世界相连,但数字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到时候桥梁也是非常重要的。资产上链便是扮演这样一个桥梁的角色,这就是我的一些理解,然后再请孟总进行指正和补充。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袁总的分享。刚才袁总从两个层面分析了资产上链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认为资产上链在未来将扮演连接经济社会的重要桥梁,接下来我也想听一下孟岩院长,孟老师的一些见解和分享。

孟岩:好,谢谢主持人,谢谢袁总。刚才袁总讲的非常精彩,也很全面,个人并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不过我想在袁总讲的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个延展,因为袁总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说很多事情不能是看到了才去相信,应该是先相信然后再看到,我特别赞成这个观点。更何况,其实我觉得有些事情已经正在发生,但大家还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到。

比如说资产上链,所谓的大规模资产上链,“大”的标准是什么,150亿美元的规模算不算大?现在,其实在DeFi中已经有150亿美元左右的稳定币链上资产,你可以认为它是美元这一种资产上链以后的一个存量,并且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如USDT、USDC、PEX、GUSD,不管大家对它们有怎样的看法,目前它确实是链上的大宗资产,这是一个事实,我希望大家能理解这点。

目前,其他资产上链其实并不顺利,这与其潜力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机制还不健全,传统世界的障碍较大。第二,在传统金融市场领域,数字资产的竞争力相对较强,我国现在要发展资本市场,主要还是得先考虑把我们现有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来,这种传统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以两步并作一步走,如果要发展到数字资产的话,其实可能还需要更多理论上的探讨和交流。

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整个区块链行业还不是很成熟。虽然DeFi最近做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但总体来说,我们这个行业还是鱼龙混杂,目前还有很多该做的事情并没有做好。然而,我完全认同袁总的看法,如果你问我资产上链是不是趋势?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要做资产上链要考虑上链是为了什么,实际上是为了去链上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享受链上数字金融的优势。

虽然现在行业才刚起步,但是从DeFi、传统数字金融,包括中心化交易所,从这些优质交易所的这些表现来看的话,其实我们已经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数字金融市场其实是最接近于经济学理论,或者金融理论中所谓的完美市场。这个市场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消除或者解除信息不对称,而且在这些方面,它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一个初步展示。更重要的是,在数字资产上链之后它便具备了可编程性,这其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力,包括袁总刚才提到的透明性、可信任的、可编程等这样的一些能力,个人觉得这才是相对于现有的水平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所以我想,资产上链是未来趋势这个结论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将来数字金融能够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刚才袁总讲的比较高度概括,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介绍,我们看到了未来全世界会出现大国竞争的一个局面。对于这一局面,我想引用我今天所看到的北大国发院的副院长,黄益平教授的观点。黄益平教授说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的决定力量不是军事,而是金融,而未来的金融竞争将中心化在数字金融上,其**场所和**峰便是数字货币的竞争。个人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具有概括力,而且由于观点来自于一个**的经济学家,也具有足够的权威性。但其实这也不是我们自己是这么认为,前不久美国SEC的主席克莱顿表示,他觉得未来所有的证券都将数字化。

在这一基础上,未来谁拥有更好的金融市场,谁的经济就会更好,拥有更丰富的金融资产,同时金融市场传递更正确的资产价格信号并进行更好的资源配置,这也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我想这个趋势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等它的趋势真正形成,变成一个所有人都毫不怀疑的事情之后才承认这个趋势,应该要像袁总说的那样,用一个用预见性的观念来判断这件事情,这样才可能先人一步把握住这个机会,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孟老师的分享。经过袁总和孟老师两位嘉宾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数字资产以及数字资产上链在未来必然是一个趋势,同时资产上链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也将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刚刚孟老师在袁总的观点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展开,让我们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二个话题。

我们都说,区块链所构建的是一个价值网络,该网络上流通的必然是各类资产,而对于资产与区块链相结合,其实我们也是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的。那么,从开放金融的角度看有哪些是可以带给我们启发,并且能够借鉴过来的?这种借鉴和启发将对传统的金融模式带来哪些改进?在这里,这个问题想邀请我们的黄步添,黄总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黄步添:

大家好,提到开放金融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比较早概念——”开放银行”。开放银行也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它利用的是开放的API技术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垂直行业的企业合作伙伴来构建共享的数据资源,从而将银行服务融入到各类应用场景之中,形成共享、开放的平台合作模式,构建起一个泛银行的生态系统。国外的开放银行主要还是由监管的政策进行驱动,并且以数据共享作为主要特征,其本质上是通过底层的数据资源来优化和带动金融生态体系的发展。而国内的开放银行则主要是由市场驱动,其主要特点是产品和服务开放。

说到DeFi,这是现在比较火热的一个概念。DeFi也称开放金融,它本质上是借助一些区块链网络来构建金融应用的生态系统,利用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技术的融合,用去中心化的协议来取代传统的基于人或第三方机构性能所构建的这种透明而开放的金融体系。但回到传统金融,目前我们所谓的传统金融特别是像银行间的普惠区块链交易平台,它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应用市场。目前已有46家金融机构介入,达到了5000亿金融资产的交易量。

比如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央结算公司,它现在已经逐渐把一些现代资产、企业债券、信托资产等都放到区块链平台,这其实也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金融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又如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他们的一些传统的现代资产或不良资产能否通过这种模式来构建银行间的一些市场交易?传统的,如信用卡等不良资产,主要还是通过催贷公司进行信用卡催收,或者是将其打包给一些不良资产公司,比如国内华融,信达等。但这种还是比较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通过一种开放直通区块链来构建银行间或者金融机构间的一些交易模式,目前在逐渐推动的过程中也形成一种比较良性的发展态势。

第三个场景,在大宗商品方面,一些大宗商品从仓储到海关再到外管局,或者金融机构等,这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协同机制,这其实也是开放金融一种形态。但我们现在提到的一些开放金融,比如基于以太坊所搭建的开放金融,可能会更开放一些。对于我们产业圈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金融机构间固定的、协同的开放生态网络,这里面涉及到一些运营机制、协同机制、利益机制等,还会涉及到一些联盟的参与方如何通过制定联盟约束规则、章程、以及机制来构建这样一个开放金融模式。

所以说,现在DeFi的这种开放金融模式,确实会给我们基于产业圈所构建的开放金融带来一些启发。但对于这两者,个人觉得是可以并行发展的,应该说对于未来的整个传统金融模式的数字化转,无论更进一步是走向开放银行,还是开放金融,我还是会保持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势去看待,谢谢大家。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黄总的分享。黄总从很多具体的案例中来带给我们这个启示,包括像开放银行、付费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大宗商品交易等,从应用场景着手给我们深入阐述和分析了关于开放金融给我们带来的关于传统业务思考和启发。接下来就着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顺延到下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资产天生带着金融属性,而具有金融属性必然就会涉及到监管与合规问题。那么,关于资产上链的业务开展,我们在监管方面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以及资产上链在国内和国外的监管与合规上主要有哪些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请邓建鹏教授来给我们做一个分享,有请邓教授。

邓建鹏:

好,谢谢主持人。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资产上链都是区块链作为一个价值传输网络体系的重要应用,也是行业所预测的在未来很有前景的趋势所在,但这一民商事行为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法律及合规问题。具体来看,资产上链往往包括登记、存证、确权、交易和流转这五个步骤,而不同的步骤很可能会面临相关的法规法律对不同的要求。

相比而言,登记、存证和确权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是比较低。一般来说,只要有中央部委监管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允许便可以了,但如果在没有法律或者法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这些行为在中国的合法性容易就会受到质疑。因此,其他的商业机构在转让和接受这种链上资产的时候便会有很大的疑虑。举个例子:**人民法院在去年专门通过了司法解释,允许区块链存证作为法定证据,在这个司法解释发布之后,各个地方的人民法院才敢放心地把区块链上的证据作为采信。

因此,当前我国依法治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也就是说在民商事里边,如果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的话,那么我们便可以做。但在实际的监管实践中,如果我们并没有得到法规的明确授权时,对于资产上链的登记、存证和确权这种大规模的商业行为,,交易的主体在其实也会感觉到害怕,因为他们会担心监管机构会直接否认这种行为,所以我们需要监管政策对此进行明确并予以许可,相对来说这是比较低的要求。

要求比较高的是流转和交易,因为流转和交易涉及到财产在不同的权力主体,甚至跨国之间的流转,因此其法律上的障碍相对较多。所以我们需要有法律明确的立法,不仅仅是监管机构,还需要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以明确的法律对其进行准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流转和交易过程其实潜藏着很多风险,比如资产上链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KYC进行用户识别,那么有可能会涉及到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所以法律在这方面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如果我们行业里的相关主体打算推动资产上链的话,那么就需要在这五个不同的步骤里尽可能地做到合法合规。中国和国外存在差异,国外的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他们有监管机构,同时有更多的创新动力或劲头,因此我们也知道监管SandBox首创于英国,这不仅仅面向其他金融科技领域,还面向了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测试,在风险评估完毕以后,如果被认为是风险可控的,那么就会积极地推向市场。

我们都知道,美国和日本都有合法的持牌虚拟货币交易所,因此相比而言,中国在这方面还是比较保守的。尤其是在过去两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P2P网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所以从过去两年一直到现在,中国一再强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清理和整顿,就目前来看,金融政策是比较紧的。因此我们也估计,未来两至三年在资产上链方面,我国的监管还是相对严厉和严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无所作为,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推动监管机构来理解和认识资产上链,注意其意义所在,以及我们可以从哪个角度推动立法者和监管者来控制这个风险,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以上就是我对主持人提问的回应,谢谢。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邓老师刚才系统和全面性性的阐述,帮助我们将这个问题具体到了每一个细节并进行陈述,资产上链在监管方面的难点在哪里?其未来的发展节奏大概会是一个怎样状态,接下来我也想听一听孟岩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孟岩:

我在邓老师之后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其实非常幸运,一方面也非常吃亏。因为邓老师刚才讲的足够系统,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的细节都讲了一遍,当然我也很幸运,因为有邓老师刚才讲解的基础在,其实我基本上也不用做太多的解释,这里我就稍微做一点总结。

我觉得如果把邓老师的说法总结一下,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就是:现在日益改进的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与落后的金融监管理论和体系之间的突出矛盾。从监管角度看,理论上区块链本身有其治理机制,比如代码治理机制,并且还有以链治链这样的监管思路,这其实可以让监管也得到一个很大的升级。但就如邓老师刚才所说,他列举了很多实际情况来表明全球的监管者在资产上链上他还不够大胆,推进步伐也不够快,尤其是我国在这方面可能要更加滞后一些。这是一方面,当前邓老师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方面已经讲得非常系统了,这里我就不过多赘述,我想谈的是,资产上链的希望在哪里?

其实当前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资产上链渠道——STO。STO在2008年的下半年曾经一度十分火热,但后来由于其交易量开始逐渐减少,并且交易门槛也比较高,所以慢慢的开始被很多所忽视。实际上,我的朋友是奋战在STO一线的专家,他告诉我说STO实际上从今年年初至今,其宏观交易量已经增长了6倍,这意味着STO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但是其总体规模还是相对较小的。如果 STO能够充分发展起来的话,实际上还可以对我们的资产上链提了一个合法合规的途径,但就目前来讲,STO由于受限于合格投资人的门槛,其限制还是相对较大的。

不过近期有好消息传来,前不久美国***宣称,之后判断合格投资人的标准将要改变,不再将对方的资产规模和年收入作为一个硬性门槛,而是改用另外一种比较柔性的方法,即判断个人对于投资的具体认知。包括我们作为一个公民,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相关知识是否具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未来如果按照美国标准,有可能是我们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投资人,而合格投资人我们就有机会参与STO方面的投资。

另外,STO的资产类也正在逐渐变得丰富。最近有一家以色列公司,它实际上便是计划采用STO来发行自己的股票,其计划通过将公司股票进行数字化然后发行1.1亿股股票并筹集1亿3000万美元,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它能够做成的话,我相信这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美国***主席克莱顿曾说过,他预见未来所有的证券都会走向数字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大方向,对此大家还是认可的。而随着STO的发展,刚才邓老师其实提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已经有相关的标准正在制定当中。比如在以太坊社群中,在ERC一系列的标准里也推出了诸如ERC1400、ERC1404这样的复杂标准对所谓的合格投资人的KYC进行了限定。我觉得这方面大家也可以去关注一下。

总体来讲,邓老师说的是非常对的,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跟其落后的监管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尤其是在我国更是如此。虽然监管会有一个滞后性,但如果我们相比较而言的话,美国的一些动作还是会让我们感到有些焦虑。比如美国的通证避风港,虽然这个计划当前还没有正式落地,但是这还是让我们感到很羡慕和焦虑的。另外,最近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开始支持银行为稳定币提供美元储备服务,像这些重要的变化会让我们感到羡慕。

当然,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我们走得确实非常快。刚才黄总也提到了DCEP,虽然黄总有些评论是来自于第一线的实践者,但是我还是想提说,其实DCEP现在短期内的效果或好或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DCEP出来或许会逼迫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让他们都考虑应如何或者何时让它们的货币实现数字化。一旦所有人都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那么数字货币便可以上链,实现可编程,从此资产上链就不可遏制。因此,无论在DCEP的事情上是怎样的态度,我国DCEP快速发展的话,对于资产上链实际上还是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的。

**一个我想说的是,不要低估原生区块链世界里面的力量,比如最近大家都知道几个新项目,它们的数字资产最近也在迅速地涌入和成长,比如Filecoin,NEO等项目,包括一些NFT项目在最近也都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关注。并且这其实代表了一种新的思路,如果我们把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整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把在互联网世界中已经被证明的那一系列商业模式,如滴滴打车、短视频、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我们可以在开放的网络上重新构造一遍,因为它们的需求已经被证明过,而我们只不过是把它的体系开放化,让所有人都可以在开放互联网上去再做一遍而已。

如果把整个经济金融体系搬到区块链上来实施,那么在过程的当中,所有的交易和事项将会形成巨大的数字资产,而这些数字资产背后是有真实的经济活动在支撑的,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真实的经济活动指的是开放互联网上已经被证明存在需求的经济活动,而这种经济活动所积累的资产将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所以尽管有很多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综合来进行判断的。我对邓老师说的都非常认同,不过我还是觉得时代大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要走正路,跟着大趋势一起走,相信**我们都会收获一个光明的未来,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孟老师的分享,关于资产上链在监管方面可能会碰到的问题,邓老师和孟老师两位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阐述。邓老师从整个监管与合规系统层面上给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也可以看到当前的监管政策跟不上创新业务的发展,并且在短期内,在监管和法律这一块还将处于一个不明朗的状态,这中间可能会涉及到很多的具体问题。比如需要有权机构去进行许可,在不同的程度上发布相关的监管要求,虽然有这么多的困难,但孟老师也带领我们看到了未来行业的方向,以及行业新的希望。比如STO,又如通过新的资产的一些标准,再如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将为我们打通未来沟通的渠道和桥梁。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再顺延下来就到我们第四个要讨论的话题。当前其实有一些非常前瞻性的企业在做资产上链的业务,但在业务落地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不少难题,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探讨一下在,我们在具体业务的落地过程中碰到的这些困难一般有哪些?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可能的解决路径?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请教一下我们黄总,请黄总先给我们分享一下。

黄步添:

刚才孟岩老师提到了STO本质上是一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其实我们现在整个行业所做的资产上链的这些业务,我们的体会是什么?如何定义资产?当前我们所谓的资产,如果是纯粹的数字化权益资产,又或者是数字世界里的资产,那么我们去做这类事情可能就比较容易。但是像不动产、仓储、以及抵押物等实物资产,那可能会涉及到如何将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世界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在推动不良资产公司或者大宗商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一些资产上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这一类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物联网手段,比如可以用IOT的部分技术去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从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世界的问题,个人觉得将一些权益类资产数字化相对容易一些,另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低价值的实体资产需要我们进行映射,这里就存在一个性价比高不高的问题。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整个资产上链过程中怎么进行确权,将一个产权迁徙到一个资产中?还有一个托管的过程,以及整个资产的映射,全产权属性的映射,甚至还有相关法律约束条件的映射等,这些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说,资产上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涉及到法律、技术,金融和经济的一个跨领域的综合过程。

除了资产本身的确权映射之外,某些资产上链相关的协同方或机构的参与方应如何去协同解决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普惠品、大宗商品、或者信贷资产等,还会涉及到整个联盟的章程约束,以及我们所有成员的利益机制、协同机制整个的运营和权属,或者是具体这种权利和义务等诸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去做一些综合性的去考虑和设计。

第二点我说的是协同问题,那么第三点是什么?其实就是目前我们各个企业都在做一些资产上链的业务,但大都是一个孤立的、没有跨链和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也是目前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第四点是监管的风险。如今不管是在上海、北京、还是杭州,目前都提供了一些监管上的概念,但是对于当前的整体金融监管机构来说,他们其实对监管SandBox的模式和机制还并不是很清晰,这也是目前推动一些业务落地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我刚才在回答的过程中也提到了一些思路,首先就是假如我们在构建某一个业务场景时,我们参与的主体和机构,比如联盟的发起方,或者是整个区块链联盟,他们对于这个业务本身是否形成了一个共识,或者说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的利益机制,这一点非常关键;另外资产上链本身就是对于整个法律合规性的设计,另外还有一些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第三点就是技术本身,个人觉得在业务落地过程中其实很多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一些跨链的关键技术,还有一些隐私保护的数据权限、控制等问题都可以解决。另外,我们通过一些隐私计算可以做到各个机构之间在保证隐私的条件下做一些共同研发、学习和计算等,这些都是可以去逐步解决的问题。

刚才我简单介绍了资产上链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路径,这里可能主要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介绍资产上链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路径。但如果要讲在产业区块链领域,数字金融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那主要还是得看袁总。谢谢大家。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黄总的分享,帮我们从四个层面分析我们在做具体业务时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比如资产上链如何确权、联盟成员如何协同、我们应如何进行和实现跨链的相互融合,以及如何应对监管风险等问题。

其实说到实际的业务落地,我了解到火币中国其实也做了很多产业应用的落地,包括最近也在推资产上链方面的业务,关于这一块,袁总应该有很多一线业务上的经验。接下来也有请袁总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袁煜明:

好的,谢谢主持人。其实黄总作为资产上链的开拓者和行业非常**的企业家,刚才说到的的确都是资产上链可能会碰到的实际性问题,其实我们碰到的问题也主要是这些,包括当前资产上链的监管问题。刚才邓老师、孟总和黄总对此其实已经说了很多了,主要还是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问题,即如何保证数字世界中的凭证与物理世界里的实际事物属于一一对应关系。

这里其实还是我们内部定义为:承兑权。区块链上的凭证能否去换取一个物理世界里真实的事物?这其实还是一个映射问题。比如说一个房子、一辆车、一幅画,这些品类能否进行兑换?实际上有一些行业还是相对标准的,比如说大宗商品有仓单,仓单在大多数时候还是与仓库里的货物具有对应关系,我们凭借仓单提出来的货物相对标准化,但在很多领域,比如在房车中既有车也有房子,但现在这个界限其实并没有非常清晰。我们如何保障凭证本身一定可以换取一个区块链所能够换取实际的东西,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包括一些虚拟资产能否被认定的,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认定?比如股权,当前来看,股权还是要在工商登记并且要以这个作为依据,那么如果我们可以在区块链上做一个股权登记系统,其上的股权能不能被工商认可?这本质上这还是一个承兑权问题。

第三个,我们刚刚说到协同问题。在很多时候,资产上链涉及到了很多的参与方,那么这些参与方能不能去很好得进行协同?尤其是当前还有很多的资产其实是在不同的链和不同的平台上,这就形成了信息孤岛,这其实不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因为我们最终肯定还是希望资产上链可以上到一个统一的数字世界里,而不是到一个个孤岛上,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么其价值就会降低很多。

除此之外我还想再补充一个点,那就是资产质量的问题,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当前虽然有很多资产上链的尝试,但它们**上链的资产全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管是相关的投资者还是使用者,可能都会对其兴致索然,而这个平台也发展不起来,所以如何有更多高质量的资产上链,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解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资产的可变现性强不强?举个例子,比如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其可变现性还是比较强的,如果你有一个亿的应收账款,那么通常来说,你至少可以把折现率算低,大概率还可以折成9000万进行变现,这就是一种变现价值。第二个问题是资产有没有可升值空间?比如说知识产权、IP等,我们写的小说或者唱的一首歌,其变形价值可能很低,因为很多小说和歌可能一文不值,但也有少数的歌和小说在价值可以一下子就增长很多,这些资产有非常大的价值,属于增长空间很大的哪一类,但它们的可变现性其实大部分还是比较差的。不过应收账款正好是相反的,因为它的可变现性价值很大,但其实没有多大的成长性。

所以这两个维度是很重要的,从这两个维度来去评估资产有没有价值,通常来说是二者不可得兼。当然也有一些同时具备两个的,比如茅台,其既有很强的变现价值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这种可遇不可求。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对资产进行筛选和梳理,最终找到优质的符合一个维度或两个维度同时符合的资产。两个维度都符合肯定是**的,但还有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数量,对于只有一个维度而言,量多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尤其是可升值空间,这一维度与数量的相关性非常大,可能在我们用有足够多的数量以后,才会出现有很大升值空间的资产涌现出来。好,我就大概补充这些。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袁总的分享。从袁总的分享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确实现在在做资产上链的业务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刚才袁总,以及黄总提到的问题,比如承兑权问题,协同问题等等,而袁总刚刚也给我们在资产质量方面又进行了补充和更深入的阐述,让我们对资产上链的整个落地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具体困难点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聊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产业区块链领域,其实很多人都在提资产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这两个概念。但现在整个行业,其实还处在萌芽和生长阶段,因此**一个问题其实是想请我们的邓建鹏,邓老师来畅想一下未来,比如在十年以后,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世界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如果我们要实现这样未来的话,可能会需要经历到哪些阶段?邓老师,我们想听听您的观点。

邓建鹏:

好的,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这个行业也很有价值。我个人认为,传统资产上链,从我相对浅显的了解中,我猜想它应该会是区块链行业的一个趋势,未来或许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浪潮并推动我们的社会财富往前进行拓展。但是这个时间会比较漫长,刚才我也做了一个肤浅的预判,至少得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立法一般都会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阶段。比如从提出资产上链相关的立法草案到**立法机构正式通过,短的话可能需要五年时间,长的话可能需要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更长。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今年5月份通过的民法典,其实早在二十年前就不断有民法学家提出来,中国要制定一部有自己特色的民法典。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年终于制定了一部民法典。所以我想,与其非常随意乐观的估计资产上链马上就可以推动,还不如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看清楚立法本身就是一很漫长的过程。这里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这个行业非常具有吸引力,发展特别快,热点也有很多,但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隐患存在。因此监管机构对于这一行业,很多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是存有一定的畏惧感,也就是他们害怕鼓励资产上链以后可能引发风险,然后上一层的领导会对他进行问责。而如果有这种忧虑的话,在这个时候就会进一步的阻碍立法。我们刚才也讲了,如果法律和政策没有开放,那么在中国要大规模推动资产上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从一种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有这个困难或者障碍,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就不能做,或者说我们就只能无动于衷。

我们也许可以参考国际上的实践和经验,有好几步可以供我们一起去推动。我们可以组织各位从业专家和研究专家一同来分析资产上链的原理、机制和构成,然后把分析成果递交给监管机构,以及有权的立法机构,从而让机构也理解区块链行业,了解这项技术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与财富创造会带来什么样的便利?首先我们就要让立法者和监管者去理解它,这是第一点。

第二,在立法者和监管者理解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来推动试点。比如在中国做一个试点,因为英国有监管SandBox这一种创新的监管机制,但中国也有四十多年以上历史的试点机制。比如深圳这样一个经济特区,其实就是中国领导人不知道可不可以搞一些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先划定深圳这样的地方,然后在四十年前作为一个试点。所以在监管机制方面,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创新,也就是针对区块链资产上面的某个领域来划定某个空间,以此来做一些尝试以评估其风险,并通过风险判定进一步确定其风险是否是可控的,它的价值又是否超越了可能的风险。而在这个时候,监管者就有信心来推动资产上链,同时开放这样的政策。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同时对这个行业有价值以后,我们就可以让监管者和行业的专家一起来推动立法者对它设定法律,实现资产上链的合法化。

通过这个过程的话,十年后区块链行业基本上就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发达的行业。所以我想,我们应该要有信心和努力,一起朝这个方向继续走过去,以上就是我的回复,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邓老师的分享。我觉得邓老师的分享非常的实在,真的是着眼于我们现在这样的现实情况来对未来去进行一个展望。当然,我们也希望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机制可以来推动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今天我确实从各位嘉宾身上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然后也感谢各位听众朋友的守候,我们的圆桌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火币七周年线上峰会|资产上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32191.html

更新时间:2021年01月07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区块链

广州警方反诈高能预警④:小心“比特币”“火币”骗局

2020-10-28 22:53:58

区块链

火币七周年线上峰会|区块链应用的挑战与机遇是什么?

2020-10-28 22:54: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