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区块链已成为国家战略,新技术正在带来难得的产业机遇。比特币诞生的区块链技术自然具有金融属性,为金融机构布局带来先天优势。
近一年来,作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金融机构正在提前布局区块链。在这条新的轨道上,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走在前列,保险业紧随其后,证券业略显落后。
根据“金融一所”相关公告,从银行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六大国有银行金融技术布局的“标准配置”,其中贸易金融最为突出。建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的交易规模超过1000亿元。保险业是中国平安这样的龙头企业,既有投入又有产出,证券公司大多停留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总体来看,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银行更倾向于对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进行投资和研究。在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弱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愿意投资于基础技术的保险公司。
银行更喜欢贸易融资
建行平台链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对区块链的需求最为迫切。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银行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信任不对称的问题,解决银行业务的痛点。有利于银行内部制度改革,优化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此外,我们可以在防范风险和金融创新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所所长、浦东改革发展研究院和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向“金融一所”说出了原委。
一年来,涵盖供应链金融、国内信用证、福费廷等场景的贸易融资领域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布局、落地的“心头好”
大国有银行普遍参与其中,尤其是建行。建行在去年年报中披露了一组详细数据:2019年,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部署了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再保理等,累计交易金额超过4000亿元,吸引了50多家银行间客户。
邮政储蓄银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半年报显示,今年1月,邮政储蓄银行完成了行业内首笔跨链福费廷交易。截至报告期末,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已接入10余家行业合作伙伴,交易规模超过250亿元。
在股份制银行中,浙商银行最为突出。据相关公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银行依托区块链等金融技术的应收账款链平台,累计为22646户客户提供融资,融资余额1446.43亿元,较年初增长51%。
三家银行、三组数据清晰地反映了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在区块链布局上的突出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对区块链当前贸易和金融痛点的**根治。
陀螺仪研究院院长、深圳市信息服务产业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于伟仁对“金融一所”进行了分析。随着贸易金融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贸易金融在融资匹配、信任机制建设、风险控制、部门合作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效率要求,具有篡改性、可追溯性、分布式账本等特点,多方信息共享等与贸易融资业务有着天然的契合,成为传统贸易金融转的有效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区块链在贸易金融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不可篡改,减少交易摩擦;二是建立标准化流程,提高交易效率;三是打破**桎梏,匹配交易供求关系;**,确保隐私安全,实现灵活监管。”于伟仁进一步表示。
交行另一亮点是交通银行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从去年年报来看,交通银行的“链融”是业内首家在线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目前,已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业务8项,发行金额近千亿元;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业务4项,发行金额31亿元。
中国***科技监管局局长姚谦撰文指出,资产证券化区块链信息披露平台不仅提高了供应链业务的记账效率和真实性,而且建立了一个动态、完整的信息披露平台,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披露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基础资产多层次流通中的信息渗透问题。基于此,预计未来中小企业将获得平等话语权,不需要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独立开展融资活动。
此外,政务、民生等领域也是银行布局区块链的青睐领域。例如,工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工行慈善链”,为中国近200家慈善机构提供服务。自主研发“征地**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有效解决征地**工作复杂度高、资金利用率低、资金流向监管困难等问题。中国农业银行推出国内**养老金联盟链,与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养老金区块链应用系统,业务处理时间由12天缩短为3天;建行运用区块链招商银行不断探索区块链在金融业务、政务服务和民生领域的应用。
银行继续增加区块链投资可能是正常的。刘斌对金融一所表示,“银行机构对区块链的投资将继续下去。一方面,银行要想在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时代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快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投资。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区块链只有与上述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这也要求银行加快区块链技术的探索。”
保险、证券公司有限投资
只有少数龙头企业试水
金融机构基础信息建设水平已成为一个分水岭。以银行为代表的高层仍有余力布局**技术,而其他机构则更多致力于提升自身基础能力,对前沿技术关注较少。
iResearch的研究报告指出,近两年来,金融机构主要通过银行投资区块链技术。除了银行愿意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资源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可以找到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跨境/跨行支付、保险等区块链落地站点,并对其落地场景进行认证债券相对银行少,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只有少数龙头企业愿意投资应用探索。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在接受“金融一所”采访时表示,传统商业银行向金融科技银行转是大势所趋。目前,几大国有银行和大股份制银行是科技银行的首批探索者。区块链的属性自然与银行业相结合。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透明、不易篡改、加密可靠、抗攻击等优点,非常适合整个银行业的业务需求。因此,近年来很多银行都在积极布局区块链领域。比如招商银行每年都会在区块链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这是已经公布的一项长期政策。
事实上,除了银行外,保险、证券等机构也在尝试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但大多局限于行业巨头,有的已经应用。
以保险业巨头为例,中国平安在去年的年报中表示,平安的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已投入运营,并已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破产清算投票、云签名和证书存储、可追溯性等业务领域,以及业务2019年成交量已超过35万。依托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技术,产品覆盖了中国所有大银行、99%的城市商业银行和52%的保险公司。12月13日,它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
同时,在今年的《中国平安报》中也提到,在区块链方面,平安银行上半年在供应链金融、破产清算投票、云签名证书存款、可追溯性等区块链业务方面完成交易49万余笔;与地方税务局合作构建产业税收联盟链,降低了企业税收成本和贸易融资风险。
此外,“金融一所”对多家证券公司的年报和中期报告进行了梳理,发现部分证券公司在年报和中期报告中提到,应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前期的大量研发投入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机构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随着配套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区块链业务模式将更加清晰,取得更多成果。
国家工程实验室金融大数据应用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级业务架构架构师付晓燕告诉“金融一所”,在所有金融机构中,银行是最早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除了银行在金融机构的数量庞大外,它们对金融技术的投资也更多。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可以在区块链中应用多种场景,因此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付晓燕进一步表示,但保险、证券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趋于保守,适用场景较少,投资热情相对较低。随着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和行业标准的逐步确立,保险、证券的业务落地场景将更加明朗。未来,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将逐年增加。我相信保险和证券的比重会逐步上升。
文章标题:区块链的银行布局最为“心不在焉”,多条贸易黄金链的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26126.html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21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