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玉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玉禄

​10月11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题为《陈雨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发展》的文章。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玉禄发表题为《陈玉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文章。陈玉禄在文章中指出,要建设独立优质的金融基础设施。加快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控制试点,确保支付安全。推进征信市场和信用评级规范发展。加强金融技术创新及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扩大金融基础设施覆盖面,弥合数字鸿沟,提高运行效率和监管效率。

原文如下:

今年5月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国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把握国内外大局、重塑我国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总书记强调,新的发展方式“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关系全局的系统而深刻的变化”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既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百年未有的巨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随着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和产业链布局受到冲击。未来,中国对外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关键领域的独立性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在国内,中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更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通过畅通“双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本质内涵是“自主、高水平开放”“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既符合我国长期以来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又强调供需侧统筹、国内外流通统筹、经济统筹、金融统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主动脱钩,而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强调“独立自主”,同时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促进。

以独立为出发点,畅通国内流通

自主的国内大循环是新发展模式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补短板,缓解阻力,努力打通国内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升级。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平稳国内大周期的关键。目前,我国虽然拥有大量的国产产品,但部分用于生产的高端资本品的自主生产能力落后于****水平,严重依赖进口。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核心环节的自主性和自主性问题,解决好制造业核心环节的自主性和自主性问题。

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大宗商品供求结构。目前,我国大宗商品约60%需要进口,石油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超过70%。201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占铁矿石进口总额的62.2%,从秘鲁和智利进口的精炼铜矿石占精炼铜矿石进口总额的62.1%。要利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产出和利用效率,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扩大西部地区大宗商品生产能力,实现大宗商品进口来源多元化。

三是扎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激活国内消费潜力。内需是推动大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和**动力。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内需拉动,但消费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从国际上看,我国最终消费率明显偏低,近10年平均不到60%。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释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约有4亿中等收入者。据测算,如果中等收入人口的年增长率保持在7.2%,十年后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翻一番,这一规模的增长将使未来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5%。要继续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旺盛的需求潜力。

改革开放优化国际流通

新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国内和国际双重循环。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nvex显了保持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低端发展的紧迫性。国际流通的目标是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支持和畅通国内流通,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实现国内外流通的相互促进。

一是提高“走出去”质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国,但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较低,外商直接投资中心化在亚洲,对非洲等潜在地区的投资有待提高。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扩大境外投资区域范围,加大对非洲、拉美的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减少对单一海外市场的依赖。一条、一条路,一条是创新外商投资方式,一是提高外商投资绿化水平,减少“一带一路”煤电项目投资贷款。

二是优化引进外资结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连续2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但外资流入主要中心化在中部城市和东部沿海省份。2019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省(直辖市)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2.5%。与我国经济规模相比,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集聚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优质外商投资企业。优化区域对外开放格局,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完善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

第三,巩固世界贸易大国地位和影响力。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把资源、要素、市场“脱钩”,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也不可行。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仍占中国出口贸易的四分之一。2019年,服务业出口仅为货物出口的11.4%。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本优势减弱的情况下,要加强贸易强国建设,以产业转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应对反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重构,更有效地参与全球分工,由“大进出口”向“优质进出口”转变,以5g推动服务,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创新与商贸发展。

坚持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方向,服务于以金融科技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发展的核心是以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供给体制改革。在党中央的中心化统一领导下,完善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控,积极支持经济发展,防止通胀过快、债务膨胀和资产泡沫化,实现稳定增长和防范风险的长期平衡,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长期稳定币金融环境。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完善适应性强、竞争力强、包容性强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更高层次开放金融体系,有效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推动国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重点领域和重点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如何解决新发展方式中**的痛点,即如何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以现代商业银行为特征的第一次金融革命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巨大的金融支持,以现代投资银行为特征的第二次金融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建了资本基石,以风险投资制度为特征的第三次金融革命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创造了新的动力。当前,第四次产业革命赋予了金融业新的历史责任,以金融技术为主导的金融业整合创新将成为第四次金融革命的突出特点。金融体系能否完成支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命,金融改革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国能否从金融大国稳步走向金融强国的关键。特别是要强化问题导向,通过集成创新全面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完善科技战略博弈过程中的融资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新发展模式下的金融发展可以中心化在四个层面:一是以金融科技为导向,推动金融体系的整合创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服务。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融资体系,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创新企业和主导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二是立足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模式的流通路径和战略基点,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适应国际能源格局调整的金融支持体系,探索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金融支持民生发展和乡村振兴释放消费潜力。三是以内外流通相互促进为目标,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注重系统性风险防控。要通过金融开放推动金融改革向精细化发展,通过高水平开放引进国际金融资源参与“双循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监管、监管和市场更加友好结合,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四是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金融改革开放布局。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内陆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和居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要素高效聚集、合理流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

新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十大重点问题

结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条件,为适应“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关键问题。

一是抓住第四次金融革命的机遇,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以重点突破推动全局,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应用,支持金融机构合理运用金融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控制和金融信息保护。加强金融技术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基本监管制度。

二是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按照科技创新生命周期规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加快培育和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风险投资机构体系。要多渠道拓宽风险投资来源。充分发挥主板、科技创新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功能,畅通风险投资市场化退出渠道。探索金融支持高新技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大对林下经济、板下经济、生物种业、现代农机、智能农业等农业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

三是建设独立优质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基础设施法制建设、统筹管理和规划,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充满韧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和可控工程试点,确保支付安全。推进征信市场和信用评级规范发展。加强金融技术创新及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扩大金融基础设施覆盖面,弥合数字鸿沟,提高运行效率和监管效率。

第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绿色发展。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倡导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绿色金融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在国内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合作,引导国际资金加快投资我国绿色金融资产的步伐。

五是构建新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和能源供应体系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和节能利用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一带一路”、能源开发和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与“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参与境外能源开发建设。加快能源及其衍生产品市场体系高质量发展。完善上海原油期货规章制度,探索建立新能源人民币定价结算体系。

六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努力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完善多元化、广泛包容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参与小额金融和普惠性金融发展的大格局。创新小额金融和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产品和征信服务。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建立健全覆盖广泛、可持续、互助共享、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普惠性金融体系和信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优化小额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生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金融标准建设。

七是发展适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产业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和内外联动,为全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一体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强应收账款权利确认,提高应收账款票据水平,加强对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完善配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要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监管,避免核心大企业挤占中小企业利益。

八是做好财政支持民生发展工作。完善金融市场,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居民实现财产性收入增长提供更多渠道。大力发展养老卫生金融,构建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三大支柱框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养老地产、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服务模式。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将数字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和消费金融发展深度结合,推动数字经济转。

九是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原则,推动全面推行预录取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实现系统化、系统化开放。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入手,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化内地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促进广东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香港和澳门。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政策框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和可接受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十是全面提高系统风险管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满足《民法典》、《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实现监管、监管和市场的更加友好结合。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完善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基本货币供应机制。探索构建矩阵管理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逐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的覆盖面。继续完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加强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要定期开展金融机构稳健度现场评估,做好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和金融稳定压力测试,有效引导金融机构稳健运行。构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

来源:中国财经杂志社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玉禄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18671.html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12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区块链行情

确定性机会vs高风险机会

2020-10-12 0:53:02

区块链行情

多少比特币适合你的投资组合?

2020-10-12 1:17: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