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建设银行合肥电子银行业务中心个人商城运营团队张晨宇
消费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是扶贫重点之一。目前,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但在参与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高度依赖中心化、农民发展受限等问题。目前,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区块链等一系列金融技术的发展,消费扶贫的不足将得到很大改善。在消费扶贫交易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在促进供需双方点对点的互动、交易平台的去中心化、农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通过更安全、开放、透明的区块链技术的技术特点,更好地发展农民。这既是商业银行的扶贫责任,也是银行数字化转的应有之义。
1、 消费扶贫背景
早在2016年,中央就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十三五”扶贫规划》。但现阶段扶贫主要中心化在劳务输出和产业扶贫上,而商业银行则主要侧重于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和普惠性金融,支持贫困地区产业转。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扶贫工作顺应当前形势,发展了消费扶贫的新模式。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消费扶贫攻坚战打赢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消费扶贫是各行各业通过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重要途径。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扶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扶贫和贫困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1]。
为响应以中国建设银行山荣商务、工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各行各业消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目标的号召,各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搭建网上消费扶贫销售平台和销售网络,依靠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扶贫产品。受贫困地区产业相对单一和落后的影响,扶贫商品以基本农副产品为主,包括果蔬、生鲜食品、水产品、茶叶等,以果蔬、鲜活产品等消费最为普遍,日常消费中最重要、最常购买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线下消费逐渐向线上转变,鲜活产品网上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0亿元飙升至2018年的2158亿元。但即便是2018年,居民鲜果蔬菜消费的网上消费渗透率也只有6%,远低于20%的平均**渗透率,说明这一品类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年,随着疫情的爆发和5g网络的普及,消费的在线转将进一步加快,消费者将更加适合日用品的在线消费场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行业将开始数字化转。在网络消费环境下,流行期最常见、但又难以触及的鲜果蔬菜迅速发展,带动了和麻鲜生等生鲜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与新鲜果蔬高度重合的扶贫商品,可以借消费转的风口,借消费扶贫的力量,登上世界之巅。
2、 消费扶贫存在的问题
消费扶贫的前景虽然广阔,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贫困地区大多采取“农民+合作社+企业”的产销合作模式。当地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农产品寄售合作协议后,帮助农民生产、收集、储存、加工、包装。然后,企业进行统一的品牌设计和宣传,并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最终将其送到消费者手中支持消费扶贫事业。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商业银行往往参与扶贫信贷、企业信贷等单一环节,并依托自身电子商务平台帮助贫困地区企业供销。但在消费扶贫过程中,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农产品差异较小,消费者很难识别,很难对产品特性和来源获得直观判断。而且,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要想为广大消费者推广农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这些环节中的信息壁垒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些产品识别困难,缺乏有效信息,使得很多消费者难以选择贫困产品。严重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信息不透明而产生不信任感,**对扶贫产品望而却步。
(2) 消费扶贫交易过程中的中心化问题。目前,消费扶贫销售的主渠道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往往由政府主导,授权企业搭建专门统一的消费扶贫平台。商业银行作为与异地联系紧密的中央企业,应承担相应的任务。但以建行的商业金融业务为例,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中心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和运营,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而维修将继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平台撮合和撮合的过程也会为双方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导致中心化消费扶贫的效率低下。
(3) 一些消费扶贫侧重于如何找到消费者,即如何扩大消费者,却很少考虑农民生产扶贫产品。我们不应该考虑这个而失去另一个。既要从需求侧考虑消费者问题,也要做好对供给侧农民的促进工作。《指导意见》还指出,“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对农民来说,提高供给水平和质量的**障碍往往是资金问题——因为贫困,他们无法进行一系列的生产环节,由于普遍缺乏基本的还贷能力,农民很难获得贷款,陷入无法贷款的境地,陷入无财产信贷的恶性循环。这些通过消费参与扶贫的贫困农民,无法获得信用增级,这与消费扶贫理念背道而驰。
对于消费扶贫中的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区块链来改善消费扶贫的痛点。”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所有参与者共同记录交易信息,从而完成分布式账本对账。每个节点参与者按照时间顺序以端到端的形式连接起来,从而在区块链系统内形成一个链系统。”[2] 该系统具有分布式存储的特点。通过数据加密算法实现点之间的连接和权益的获取。据此,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包括实现系统中节点的分布、去中心化和状态等价。通过在每个流程的区块上加盖时间戳,保证商品信息的可追溯性;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保证交易信息的有效可靠性,提高平台去中心化后交易的可信度;而区块链中自动匹配形成的智能合约,是一种具有约束**易行为的数字法律合约,在面对信息时,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去中心化、智能合约、配送等特点,能够快速形成交易生态系统不对称、农民信用缺失、电子商务平台中心化,可以“对症下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区块链消费扶贫现状
目前,为解决上述三大消费扶贫难点,提高产品的可识别性,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增加贫困农户信用,获取生产资金,去中心化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交易流程效率,并建立起闭环的消费扶贫生态系统,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区块链销售农产品,而区块链是分布式的、分布式的、分布式的三大特点被应用到生产、供应和营销中试图解决问题。虽然这些尝试大多是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但在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助力消费扶贫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国内外区块链农业援助现状见下表。
(制图/张晨宇)
从表中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已被国内外企业用于产销环节跟踪、交易匹配、贫困户金融支持等场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扶贫的三大痛点
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扶贫商品生产、供应、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盖章的方式,保证商品信息的可追溯性,提高交易的公信力。由于生产信息完全透明,消费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任何扶贫产品的细节都“无处藏身”,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同时,每一道工序一旦在链条上清晰展示,也便于顾客和消费者监督管理。
二是在对农户的信贷支持方面,一旦农户将生产、供销环节纳入链条,其养殖资产将自动存储在链条上,这将大大方便农户资产的风险评估,银行信贷也将有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的基础。同时,链条上的资产数据也可以作为农户的信用参考,大大降低了银行对农户贷款的门槛,极大地便利了农民获得生产资金的过程。
第三,由于商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都在链条上,大量与商品有关的信息会留在链条上。只要将区块链上的市场和政策数据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不同市场对不同商品的需求信息。此时,平台只需完成信息对接,将链条上所有的生产信息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信息与销售订单进行组合匹配,最终形成物流路径调度信息,到达需要货的人手中。这种去中心化模式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网上扶贫平台的运营需求。平台可以成为数据和信息的“媒人”,大大降低了平台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消耗。
4、 区块链在消费扶贫中的局限性与前景
区块链在消费扶贫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互联网企业消费扶贫实践的线下反馈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这也说明,“如果你想向商业银行理论转,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中安科技“布布鸡”项目为例,据悉,其项目在2019年在第三方平台上推出后,该项目的月平均销量只有几十个,这对于一个地区的贫困农户来说是杯水车薪。与此同时,沧州科技连锁聊天平台农产品板块也陷入了“车马稀少、门外汉”的尴尬境地。这些项目进展缓慢,也暴露出国内区块链在消费扶贫中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消费扶贫尚未形成生态。目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国内企业对区块链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单一的消费扶贫过程中。比如,中安科技的“布布吉”项目只注重产销跟踪,而沧州科技和小额银行则侧重于交易撮合和对农户的资金支持。因此,这些公司在区块链的应用中,还没有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区块链生态闭环,产生协同效应,却呈现出自己战斗的尾声,这自然很难产生更大的效果。因此,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也必须从整体出发,而不局限于单一环节。
(2) 社会接受区块链技术还需要时间。目前,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我国,企业、消费者和贫困户对区块链还没有全面的了解,群众也不购买“区块链信息”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不仅动摇了商业银行的在线平台,也动摇了政府的核心影响力。届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撮合中心是否仍由商业银行的在线平**成,如何完成,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现行法律法规也限制了区块链在扶贫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则,区块链中匹配的智能合约是两个并行实体之间达成的计算机程序协议,只需双方达成协议即可。虽然区块链可以监督和管理已经放在链上的信息,但几乎不可能追踪到不在链上的信息。这对现行自上而下的行政监察体制无疑是一种制度挑战。
习总书记在2019年10月**中央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发挥区块链在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协同效率,构建可信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解决银行风险控制问题,积极推动区块链在扶贫领域的应用。[3] 无论是当前中国扶贫攻坚阶段还是扶贫后的乡村振兴战略,都为区块链技术在消费扶贫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实施阶段。作为商业银行,应抓住区块链技术优势,通过以区块链为核心的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与消费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数字化转,体现大银行在消费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同时,要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数字化、现代化服务,为稳步提升国家治理质量和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观点为个人研究,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立场)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9年1月14日
[2] 《区块链技术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思路研究》,《理论月刊》,2019年3月,王飞
[3]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105337.html
更新时间:2020年09月18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